居安思危,她明白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战事。而她如今统领的大越王朝,不论是经济发展情况、文官制度还是地理条件,都比较接近古代的北宋。
顾瑶记得北宋的历史,那可是一个重文轻武,积贫积弱的朝代。只不过大越如今才开国四十余年,还在繁荣时期,外患没有那么严重。
随后,顾瑶又去了仓库,看了一下储备的武器以及查看目录。
从西厂回来,已经是申时一刻。
而顾瑶一回到宫里,就已经有大臣在那等着她了。
“皇上,左仆射李大人和吏部苏大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顾瑶回到了南书房,这里虽叫书房,但其实就是她日常办公的地方,现在所说的办公室。
南书房有八九十个平方,后置两排书架,里面放着君王经常需要翻阅的书,中间放了案桌和龙椅,前面则有几张红木做的椅子。
“爱卿坐吧。”顾瑶未等他们行礼,就先赐坐。
这两位都是朝廷重臣,也是她每日在朝会上都会见到的臣子。
“皇上,您让臣拟的名单臣拟好了。”
第22章 苏大人最会讨好皇上
吏部尚书苏墨将一份名单放在了桌上。
顾瑶打开一看,上面写了十几个人的名字,每个名字下面有这些人的生平和履历,以及给他们推荐去上任的州县和官职。
她记得自己在前日朝会时,罢免了人口出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六个州县的知府和通判,让苏墨推荐新人去这些州县任职。
顾瑶将名单认真看了一遍,说道:“苏爱卿,朕登基不久,下面一些官员为官处事的能力朕不了解,你名单上的人都靠谱吗?”
顾瑶确实不了解手下许多官吏,尤其是这些地方官,见都没见过。
“回皇上,臣以为这些人都是有些手段的,能办实事的地方官吏,定不负皇上使命。”
苏大人说完,一旁的李相突然笑道:“苏大人给皇上推荐的都是一些严苛的酷吏。”
“酷吏?”
这个词说出来时,顾瑶本能的皱眉。
苏墨看了李相一眼,回道,“皇上,这几个州县女孩出生数不到男孩一半,严重的甚至不到三分之一,可见这几个地方的百姓有多么野蛮,难以管束。若不用酷吏,您新颁布的刑律如何使得上呢。”
顾瑶嗯了一声。
她当时看到那数据确实非常生气,所以一气之下,直接罢免了十几位地方官,如今新去的知府要管好这些地方,也必须拿出真本事来。
顾瑶想了一下,回道:“所谓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这些烂地方也确实该有个严厉的官去好好管管了。苏爱卿考虑周全,朕允了。”
苏大人,“皇上圣明。”
一旁的李相没再说话,只是发出一声重重的叹息,然后以出恭为由,走出了南书房。
苏墨见李相出去了,便忍不住问起了一些私事。
“皇上,不知我儿在宫中可好?”
顾瑶明白对方说的是苏煜,而仔细看,眼前这位大臣和和苏煜还确实有几分父子相。
想来这位苏大人年轻时也是俊雅不凡。
“要不朕让王公公把苏煜叫过来,爱卿亲自问问。”顾瑶也不知道所谓的可好是怎么个标准。
苏墨想了一下,回道:“皇上,明日是我母亲,也就是苏煜祖母的生辰,不知皇上可否允许苏煜回苏家一趟,家中老母甚是想念这个在宫中的孙儿。”
“好啊,朕让他明日回去,亲自给老太太祝寿。”顾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她觉得奶奶生日,孙子孙女理当回去,这是尽孝。
“那臣替苏煜谢过皇上。”
……
两件事情皇上都同意了,苏大人心情大好,连走路都脚下生风。
而他一出宫门,就遇到了自己的同僚,和自己一起来见皇上的左仆射李相。
两人同朝为官十几年,已经是老熟人了。
“苏大人如今深得皇上信任,不日怕是又要高升了。”李相看着身旁这位后生,这位兴起一年的状元,如今已经坐到了尚书的位置。
“丞相哪里的话,在下不过是尽心为皇上办事。”苏大人笑着回道。
“尽心了吗?”李相饶有深意地笑了笑,“苏大人不过是顺着皇上的心思罢了,这朝中可就苏大人最会讨好皇上,还将自己的嫡子送入宫中做侍,如此谋算,怕是假以时日,我这位置就是你的了。”
第23章 希望皇上早日生子
苏墨没想到李相这么说,他哈哈的笑了几声,回道:“李相这么说,可就折煞我了。您是三朝元老,又是当今皇上最敬重的托孤大臣。我这萤火之光,怎能和李相相提并论呢。至于我儿苏煜,李相是知道的,我儿本是前年考中的一甲进士,但先皇没有赐官,先皇本就属意我儿进宫伺候当今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