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小震啊,据说是大地震,可能死几十万人。”
“东郊的粮仓都开放了,正在装粮呢。”
“不会吧……”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直到两个官兵手持长枪站在了粮铺的门口,大声说道:“大家都回去吧,这三日金城的粮铺都封门了。大家家里有粮的就先吃着,没有的去左邻右舍家里借一些,等过几日再来买吧。”
——
顾瑶连着一日没有休息,一直在南书房和大臣们商议可能的灾情,和赈灾的办法。
有的大臣找来了四十年前庆元四年杞县地震的存档。
上面记载着当时地震的受灾情况,遇难百姓的人数,倒塌房屋的数量以及造成的损失。
当然还有地震后,当时朝廷救灾的详情。
顾瑶看完了这份存档,随后,她皱起了眉头,说道:
“当时朝廷就只是给受灾的百姓每人一两银子,死去的百姓每人二两银子的安葬费就完事了?”
顾瑶感觉不可思议,这发生这么大的地质灾难,朝廷就是打发银子了事?总共就出了几百万两银子。
可这几百万两银子有何用呢。地震后,需要的是救治受伤的百姓,安置灾民,恢复道路,恢复生产。
若银子买不到粮食,在灾区还不是活活饿死。
“皇上,当时我朝建立不足四年,朝廷不稳定,内忧外患,杞县距离金陵城三千里,朝廷想救灾也没有办法。收到消息都是十天后了。”户部尚书陆丁元回道。
那次地震时,他也才八九岁,还未入仕,只是后来听说的。
“如此的话,这些存案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
顾瑶长叹了一声。
此时此刻,没有人知道她心里有多着急。
她迫切想要知道到底是哪里地震了,但这等消息实在是太煎熬,太漫长了。
“皇上,您先吃点东西吧”。王公公端来了一份糕点,一份银耳莲子粥。
皇上未吃早膳,午膳也只吃了一点。
再这样下去,他都担心皇上的龙体。
顾瑶端起碗吃了一些,但是胃口不好,吃不了多少。
吃完后,她继续和大臣们商议救灾一事。
第186章 请求朝廷速速救援
连着三日没有好好休息,到第四日清晨,顾瑶神色憔悴了许多。
而今日早朝,许多官员看起来也没有精神,眼周都是浓浓的黑眼圈。
承光殿内,文武百官再一次齐聚一堂,商议国事。
左仆射李璟先站出来,昨日着了风寒,他这又咳了起来。
“启禀皇上,三十万担粮食,一万件棉衣,一万条棉已经筹集好了,全部装上了运粮车。”
顾瑶看丞相似乎又生病了,眼里闪过一丝担忧。
丞相身体不大好,想来是这几日筹集赈灾的物资太过劳累。
顾瑶于是回道:“丞相辛苦了,下朝后回去好好休息两日吧。”
“臣多谢皇上体恤。”
说完,李璟接着又咳了几声。
顾瑶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大部分的官员低头沉默,少部分的似乎也和自己一样焦虑。
她想了想,说到:“如今暂不知具体发生地震的州县,但筹集好的赈灾物资需即刻送出去,程浦将军,就由你率五万将士押运这批赈灾的物资,路线的话,走官道,往西南方向,先走罗州,在下乐洲,等朝廷有了消息,会即刻快马加鞭将发生地震灾难的地点告诉你。”
“臣领旨。”程浦将军从队列中站出来,单膝跪下行礼。
然而他刚跪下,外头突然传来一个士兵的喊声。
“报……蓉城八百里加急!”
午门外接了紧急奏书的士兵一边跑向承光殿,一边高喊着报奏。
而在听到这个声音后,大殿里的文武百官都转身看向了门外。
顾瑶则激动地站了起来,然而她的脸色却是瞬间苍白了。
蓉城,那可是住了三百万百姓的城市。
天啊……
士兵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承光殿的大门口,然后双膝跪地,将刚刚接到手的奏书高高捧起,气喘吁吁地奏报道:
“启禀皇上,蓉城八百里加急。”
“拿上来吧。”顾瑶回道。
随即王公公将士兵手里的奏书取了过来,递给了坐在大殿上的帝王。
顾瑶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
(臣,西江布政使马志安奏报大越女皇陛下:元祐一年,农历十二月七日凌晨寅时一刻末,西江蓉城发生大地震,臣暂不知具体灾情,且将所看所见汇报皇上。臣所在蓉城,在地震发生后有约莫三分之一的屋舍倒塌,无数百姓被压在废墟之下。天灾紧急,臣特告知皇上,臣已下令开放蓉城所有粮仓,组织未受伤的青壮年救援被压在废墟下的百姓。另外臣未下令,但驻守在蓉城的五万精兵在张顺、李达两位将军带领下已经出了军营,救援百姓。蓉城遭此大难,恐无数人丧生,臣请求皇上,请求朝廷速速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