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她一心搞事业(122)+番外

作者:果茶加糖 阅读记录

秋去冬来。

进入寒冬后,金陵城的百姓们都换上了厚实的棉服,有的还戴上了帽子。

街道旁边随处可见挑担子卖炭火的百姓。

随着气温降低,百姓们只能买一些炭火回去取暖。

因出来逛街的百姓少了,街边的店铺生意也差了许多,不管是酒肆,米铺,还是茶馆酒楼都少了许多客人。

不过有一个地方却是越来越热闹了。

那就是客栈。

金陵城的客栈迎来了三年一次的客流高峰。。

这些客人绝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进京赶考的考生。

他们来自大江南北,有的是一个人来的,有的是结伴同行的,还有的家境好的,带着仆人随行的。

三千多名考生将参加一个多月后朝廷要举行的会试,会试若中了,他们将成为进士,成为朝廷未来的官员。

高升客栈位于金陵城西城区桐华路,这家客栈十几天前就已经住满了客人。

六十多名考生住进了这家客栈。

考生们虽来自五湖四海,但来了这里后都会互相认识,偶尔的一起讨论诗书文章,甚至猜测考题。

今日,就有许多考生聚在客栈的茶楼里,讨论题目。

“听说这次会试是皇上亲自出题。”一位打探到消息的临安考生一边喝着茶,一边说道。

到了这里,该读的书都读完了,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出题人是谁,大概的出题范围。

“皇上不是殿试时才亲自出题吗?”另外一位来自眉州的叫林澈的考生问道。

他是和自己父亲还有哥哥一起进金城赶考的,父子三人将一起上考场。

“以往会试是丞相和翰林院大学士出题,但今年变了,皇上要亲自出题。”一位拿着折扇,穿着十分体面的公子回道。

“那就很难猜测了,当今皇上十九岁,没什么文章诗词传世,要猜测皇上可能出题的内容,可太难了。不如大家都别猜了,喝茶作诗吧”林澈的哥哥林祁说道。

兄弟俩穿的都是粗布衣裳,但是眉宇间的气质,让人一看,就觉得两人器宇不凡,非平庸之辈。

——

皇宫里。

随着天气越发寒冷,各宫的日常开销用度也增加了。

除了月例银子,各宫还会发过冬的物资,包括厚实的棉服,棉被,炭火等等。

昭和宫的宫人们正将一箩又一箩的红罗炭抬到宫里。

这是宫中最好的碳火,是给皇上用的。

除了碳火,尚衣司还送来两套新缝制狐白裘衣,用的是最好白狐毛,质地轻软暖和,非常保暖。

沈嬷嬷将这新送来的白狐衣拿到了南书房。

“皇上,尚衣司给您新制的裘衣。奴婢帮您穿上吧”。

沈嬷嬷知道,皇上最怕冷了,一到冬日,皇上的手就容易长冻疮。

顾瑶穿上厚实暖和的衣服,手里抱着一个暖手炉。

这古代的冬天比现代要冷多了,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只能烤碳火。但时常烤碳火,又容易上火,她这烤了半个月,都流鼻血了。只能多穿些衣服,坐在这里批折子。

她穿越过来时是农历三月,那时天气转暖,比较舒适,这算是她在古代过第一个冬天。

果然严寒无比,她都冻感冒了。

沈嬷嬷很是心疼地看着眼前的姑娘,都这么冷了,皇上还是经常批折子到半夜,这不又着凉了。

“皇上,您若觉得冷,晚上就让公子们抱你睡,就别一个人睡着了。”

第179章 叫个人来陪她

顾瑶看着沈嬷嬷,没有点头,只是笑了笑。

让他们抱着自己睡,哪有那么老实,都是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男人,他们的欲望可比她强多了。

事实上她很少召幸他们,每月避开例假期,排卵期。安全期也只选了前四后四,确保不会怀上孩子。

算下来,她一个月只有八天会让他们侍寝。

“皇上,要不……奴婢去传一位公子来陪您。”

沈嬷嬷又说道,此时已经是傍晚了,想必公子们也期待可以被召幸。

顾瑶想了一下,今天距离例假临期大概四天左右,算是非常安全的日子了,便回道:“行,你去传苏煜过来吧。”

一个人在这里批折子也挺无聊的,叫个人来陪她。

“好,奴婢这就去。”

沈嬷嬷很快便出去了。

顾瑶继续批折子,到了冬季,地方呈上来的折子比平时多了一半,因为各州的知府需要在秋后统计当地的粮食收成,然后上折子呈报皇上。

还因为七日后是她这个君王十九岁生辰,许多地方官不能亲自来金城给她祝寿,便送来了许多了礼物。

他们会上折子问安祝寿,至于礼物,多是一些当地的特产或者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