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你自个儿心里有数就行了。不过母亲还是要提醒你,你虽嫁入了高门,但庶女的身份无法改变,你婆婆和那杨家的老夫人日后难免拿这个身份来刁难你,你自己当拧得清楚,不要不尊长辈,也不要太软弱,让人以为我苏家的闺女那么好拿捏。”
“孩儿明白。”苏妍再次行了个礼。
此时此刻,其实她也是害怕的。
不管是未来丈夫还是婆婆她都没有见过,不知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情,好不好相处。
“明白就好,在这屋里好好待着,不能哭,新娘子弄花了妆容会让人笑话的。”
说完这几句,刘大娘子走了。
外头越发热闹起来。
金陵城的百姓们也都纷纷在街道两旁驻足等待看这场热闹壮观的婚礼。
到了午时时,新娘子由父母亲送出阁,上了花轿。
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上百人,奏乐撒花,抬着花轿从苏家去杨家。
前面是骑白马穿红衣的新郎,新郎后面是装饰得十分华丽的八抬大轿,再然后是100多人的迎亲队伍,和两百多人的送嫁队伍。
场面十分壮观。
新娘的嫁妆多到需要两百多人抬礼。
一路红妆,绵延二三里。
苏墨是在女儿出阁时才赶回来的,匆匆嘱咐了几句,便送女儿出了门。
作为父母他们不能送嫁,只能远远的看着队伍越走越远。
新娘的生母于慧兰更是连送女儿出阁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女儿上了花轿后,偷偷从偏门出去站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看着迎亲的队伍离开。
刘大娘子则很淡定,队伍走远了后,她便坐在堂屋里喝茶了。
然而,她刚喝了一口,就听到家里的女使跑了过来。
“大娘子,迎亲的队伍在前面路口停下来了。”
听到这个,刘芸手里的茶杯掉到地上了。
“怎么回事,这才刚走没多远怎么就停下来了。”
刘芸于是赶紧去了门口,随后苏墨也急忙跑了出来。
一看,那刚离开苏家不到一里路的队伍还真停下来了,所有人站着一动不动,连唢呐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怎么回事,赶紧去看看。”刘芸吩咐一旁的女使。
迎亲的队伍在走到金陵城凤山路口时停下来了,而让他们停下来不是男女双方的亲人,而是来自皇宫里的几位宫女太监。
为首的李公公手里拿着圣旨,他将圣旨高高捧起,然后对着新娘子的花轿,说道:
“新娘子出来接旨吧。”
第164章 苏姑娘领旨谢恩吧
围观的的老百姓议论纷纷,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的花轿被宫里人拦了。
很快,他们便看到那穿着一身绿色婚服,戴着金色凤冠,手持团扇的新娘子,在媒人的搀扶下,小心翼翼的走出了轿子。
新娘子跪下了。
在她跪下去之后,新郎也下马,跟着一起跪下。
手拿圣旨的公公于是将圣旨展开,声音洪亮地读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府之女苏妍,聪慧敏捷,贤仁淑德,纯诚中正,于闹市之中,以回天之术救活人于生死之间,特封三品诰命夫人,令其在半年内,广收学徒,传承技艺,钦此。”
圣旨读完,穿着喜服的新娘子仿若被人点了穴,愣在原地。
而跪在一旁的新郎十分震惊。
旁边围观的百姓们有的起哄,有的鼓掌,纯纯看热闹。
“苏姑娘领旨谢恩吧。”李公公将圣旨卷了起来,笑着递到了眼前的新娘子面前。
新娘在这时撤了手里的团扇,于是乎,围观的人群都看到了新娘的样子,那是一个明眸皓齿,貌美如花姑娘。
新郎杨昌也在这一刻,见到了自己要娶的姑娘真正的面貌。
他扭头定定的看着她,眉眼间不自觉露出了笑意。
他本为娶的不是苏家嫡女而是个庶女而心里不痛快,但如今见到娘子这般容貌,心里竟有些欢喜起来。
母亲说的不错,苏家姑娘果然是金陵城里最出众的姑娘。
“苏妍叩谢皇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妍行了三拜大礼,然后才将自己的双手伸出来,接过公公递过来的圣旨。
李公公将圣旨轻轻放到了新娘的手上,放下后,他突然弯下腰,小声嘱咐道:“新娘子记着,皇上封您这诰命夫人可不是随意封的,这受了恩,日后可是要为皇上办事的。”
“臣女明白。”苏妍再次行了叩拜大礼。
得此授封,她内心既震惊又惶恐,不明白皇上怎么会突然封自己为诰命。
百姓们依然在看热闹
一些人聚在一起议论起来:
“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姑娘家被封了诰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