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504)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好,听你的。”

过了几日,李治在朝上宣布,《唐本草》编撰完成。

这不仅是唐朝,更是千年历代封建王朝中,第一本国家级药典。

随着它被颁行天下,从庙堂到乡野,中医药知识极大地得到推广和普及。

萧筱拿着崭新完整的《唐本草》更是激动不已,这本书到了后世只余残卷。今日得见真颜,对于从小学医的她而言,也是莫大的荣幸。

不曾想,过了几天,又来了一个消息:

长孙无忌,在黔州自缢身亡了。

第361章 六年以后

对于长孙无忌的死讯,萧筱并不意外,在知道这应当是李治的意思,可等他回来时,脸色却不太好看,并问了一句。

“这件事,我本是让许敬宗去的,不想他推三阻四,最后以旧病复发为名,推荐了袁公瑜去黔州,你看,这是许新上的奏章。”

萧筱打开一看,意外地挑了眉,“他建议将李义府召回京?”

李治面沉如水,“之前他就提过,我未曾允准,本以为他会识趣,不想都过了两个月,他又旧事重提。”

“他这是怕了?想给自己找个盟友,或是挡箭牌?”

要做帝王手里的刀,是好坏参半的。

好的是简在帝心,升迁速度是常人莫及;坏的是难免留下污名,被史书冠之以“酷吏”、“佞臣”之名,还有被过河拆桥的风险。

许敬宗便是陷入到这样的矛盾当中,既放不下高官厚禄,又不想承担风险,所以才极力建议召回李义府。

除了拉盟友一把,更多是因为,有个更招人恨的挡在前面,为他分担了大部分的骂名,他也好为自己谋后路。

“比起许敬宗,李义府更非善类,是个狐假虎威的小人,九郎要三思。”

李治看看她,温声道:“我知道,你如此厌恶他们定不是无缘无故。我也决不允许朝中再出现什么李党、许党之流。

这折子明日便会驳回,若两人就此安分,我也想君臣之间善始善终;否则,自有旁人代替他们的位置。”

萧筱这才放下心来,上前行了一礼,笑道:

“如今大唐内外安稳,外有苏定方、薛仁贵开疆拓土;内有李勣、许圉师辅佐朝政。九郎十年韬晦,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

她真心为他高兴,更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这十年来,她亲眼见证他的隐忍、筹谋、布局,才得到了今天的局面。

李治释然一笑,揽住她的肩膀,两人一起走到殿外,眺望着这偌大宫廷。

“我本以为这一路会很艰难,很孤独。小小,幸好有你,我才不是孤身一人。”

萧筱依偎在他肩膀,“能遇见你,也是我最大的幸运。”

两人相视而笑,十年情谊,尽在其中。

李治挑起她鬓边一缕调皮的碎发,仔细地挽在耳后,神色温柔。

“小小,日前我已下令重修大明宫,让司农少卿梁孝仁主持监造。等修好后,咱们便可搬过去住。”

“好,那边的环境和气候对你的身体更好。”

“再过几年,等孩子们都大了,我便带你下江南,去塞北,咱们一起看看这盛世大唐。”

李治知道,她身体里住着的是个自由的灵魂,一直暗暗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年轻时,他总想将她绑在身边,而现在,他更愿意有朝一日,能跟她一起,亲眼领略这万里江山。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萧筱眨眨眼,忽然挣脱了手,竖起掌心面对着他。李治愣怔过后,恍然而笑,也同样伸出了手掌。

啪!啪!啪!三击掌。

仿若回到了当年的甘露殿,经过了几番怀疑和试探的两人,终于初次交托了信任。

从彼时彼刻,到此时此刻。从盟友,到爱人。

四目相对,信誓旦旦:

“终此一生,不相欺,不相负。”

………

六年后,麟德二年。

五月,大明宫。

《诗经大雅》有云:“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

这便是这座宫殿名字的由来。

在李治的催促下,大明宫仅仅历时一年便已修建完成,如今是天子听政、燕居之处,俨然已取代太极宫,成为了大唐新的政治中心。

今日是休沐日,丹凤门却正门大开,热闹更甚往日。

不时有带着家族徽记的各府马车停下,从上面下来的却都是女眷,宫门外珠光宝气,香风萦绕。

宫门处负责登记的守军都暗暗咋舌:“乖乖,这整个长安城的高门贵妇淑女,怕是都到齐了吧?”

另一人说:“今日可是四皇子雍王殿下的选妃宴,不知多少人家削尖脑袋想进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