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宗也明白自己的使命,把韦季方拘起来审了两夜,就上奏李治:
韦季方与长孙无忌勾结,命令李巢滥用御史之权,以弹劾之名陷害忠臣,伺机谋反。如今事发,韦才想畏罪自尽。
许敬宗是在朝会之上,当众汇报的查案成果。当时百官们就脸色各异,与这几人家有来往的官员,更是吓得脸色煞白。
李治尽收眼底,面上还要装出惊讶神色:
“怎会如此?太尉是朕的亲舅舅,虽说这两年有些龃龉,哪里就到谋反的地步?”
“臣知道陛下一片仁心,但此案证据确凿,太尉确有异心,陛下若当断不断,恐怕非国家之福啊!”
古今中外,要做一名合格的政治家,出色的演技是必备技能。
此刻李治便是如此,他伤心又惊怒的神色完全不似作伪,甚至还当众落了泪:
“吾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昔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今元舅复然,实在让朕羞愧。若果真如此,朕如何自处?”
许敬宗更是一脸忧国忧民,慷慨陈词:
“房遗爱乳臭未干,于一女子谋反,怎能成事?可长孙无忌与先帝谋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这样的人物,一旦谋反,何人能挡?”
说着,他又深深一拜。
“幸好苍天有眼,天佑吾皇,才提前事发,这是天下之幸!未免长孙无忌孤注一掷,还望陛下速决之!”
君臣俩一唱一和,竟就默认了长孙无忌的谋反罪行。
百官们都惊诧莫名:看来这是有备而来,太尉这艘大船要沉了?
有人偷眼看向同为三公的司空李勣,却见他面不改色,似乎早有预料,一时更是心惊。
“太尉蒙先帝托付,乃国之元勋,又是朕的母舅,为何要谋反呢?朕实在不忍相信。”
“臣斗胆一言,前朝时,宇文化及与宇文述父子不仅得炀帝重用,更是亲家之属,最后又如何?”
最后,隋炀帝就是死在心腹宇文化及手上,连首级都被割下。许敬宗这番话是有些僭越和不敬之嫌的,但却振聋发聩。
在这样的添油加醋下,李治最后“勉强”同意让他搜查太尉府,却又特意嘱咐了一句:
“卿当更加审查,莫要污了忠良。”
“臣遵旨。李奉节曾提供了不少韦季方的密信,臣相信,在太尉府中能搜出更多罪证,可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此言一出,在某些官员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大船说沉就沉,他们这些船上的人,现在跳船逃命还来得及吗?
昔日赫赫扬扬,连进门都难的太尉府,如今大门洞开,一队队金吾卫进进出出,如入无人之境。
长孙氏聚族而居,如今子孙妻妾都被赶到庭院中间,金吾卫们如狼似虎,到处都翻找得一片狼藉。
女眷们都在哭哭啼啼,长孙七郎昨夜还在喝花酒,被拖出来时酒来没醒透,嘴里骂骂咧咧:
“阿耶不在家,这些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看小爷不扒了他们的皮!”
“闭嘴!”
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接把他打懵了。
抬头一看,嫡长兄长孙冲站在跟前,脸色是从未有过的难看。
“若是酒还没醒,就自己跳到井里清醒清醒!”
长孙七郎不敢再大放厥词,低了头却还在小声嘟囔:“等阿耶回来……”
阿耶,还能回来吗?
长孙冲心中沉沉,这次谒陵祭拜,父亲虽未直言,但他也猜到一二。
这些年,陛下对父亲零敲碎打,如同修剪盆栽般,东剪一块,西剪一块,就是为了极限施压,困死父亲。
父亲不甘坐以待毙,势必要绝地反击。
昭陵一行,关系着长孙家的兴衰荣辱。
后来圣驾回銮,父亲却以养伤之名不见音信,他便心知不妙,但没想到陛下动作这么快,直接发难。
“找到密室了!就在书房!”
突然传来一声呼喊,看着金吾卫们蜂拥而去,长孙冲浑身阵阵发寒,如坠冰窟。
他们长孙家,怕是要大祸临头了!
第355章 九郎的小黑本又厚了
在搜查太尉府的同时,许敬宗也连夜加紧了对相关人员的突审,第二日在朝上便宣布:
“陛下,韦季方已经承认,与长孙无忌共同谋反!”
“当真!?你据实禀来。”
“是。臣问他:‘长孙无忌与国至亲,累朝宠任,为何要谋反?’韦季方回道:‘韩瑗曾与无忌说,昔年拥立梁王为储,后被废,陛下已疑心于公,日后必除。长孙无忌惧之,设计自保。后高履行外任,韩瑗获罪,才令其铤而走险,谋反以自安’。”
如此一说,前因后果倒是一目了然,也解释了长孙无忌谋反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