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472)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婚书是真的,这村妇的确是齐官人的妻子,那府中的齐夫人又是怎么回事?

是停妻另娶?还是以妾为妻?

在衙门的查问下,深感受辱的齐夫人不但也拿出了婚书、还有聘书、礼书,连当年的媒人都拉来作证……

以此证明自己才是三书六礼、明媒正娶的齐家夫人。

两人都有婚书,都声称自己才是原配正室。这可不单单是个风流韵事,人伦闹剧,里面还牵扯到名分归属,以及齐家财产的继承。

按古时礼制,嫡庶长幼不仅意味着地位尊卑,更代表了继承顺序。

家主死后,嫡长子会继承超过一半的家产,其中还包括了祖业田和祖宅,而另外三成会分为其他的嫡子。至于庶子,只能分的一两成家私,外室子更是连继承的权利都没有。

两个“齐夫人”膝下都有儿子,若不能理清她们之间的妻妾名分,就不能确定谁才是嫡子,谁能拥有继承家业的权利。

两个妇人都在衙门哭哭啼啼,一个说自己是糟糠之妻,丈夫把她留在老家伺候老父母,始终不肯借她们母子进京,原来是在京城停妻另娶,金屋藏娇;

另一个则强调自己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进的齐府,多年来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亲朋故旧人人皆知,她才是名正言顺的齐夫人。

闹得长安令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又苦于如今死无对证。只恨不能把嗝屁的齐员外摇起来问问,你他娘的这是弄啥嘞?

这个案子虽然曲折,但也只是齐家家事。为何后面会闹得如此沸沸扬扬,传到了御史耳中,还牵扯了宫中宸妃?

起因是在于,后头那位齐夫人好巧不巧,也是出身兰陵萧氏,虽是远房旁支,到底也沾了个“萧”字。

这萧氏做了二十年的齐夫人,突然就被告知恩爱一辈子的丈夫,不仅老家还有妻室,自己还可能降为妾室平妻之流,这换谁能受得了。

也许因为愤怒又害怕,又或是为了拉虎皮做大旗,她有一次在公堂上大放厥词:

“就算你这张婚书是真的,你也别想夺走家产,齐家的财产大半都是我我多年苦心经营而来,怎可能便宜你那个田舍奴的儿子!

莫拿甚嫡庶长幼说事,现下就连陛下立太子,都不以嫡长为先了。你儿子便是居长又如何,家产没他的份儿!”

受了刺激后,那村妇原配越想越不甘心,出了公堂就闹着要跳护城河,被人拦下来后,当着众目睽睽之下捶胸顿足:

“我太命苦了!这么多年为齐家当牛做马,那杀千刀的做了官,就瞒着我停妻另娶。如今撒手去了,一个铜板都没留给我们母子啊!

还有那个贱人,仗着自己和宫里的宸妃娘娘是同族,就仗势欺人,欺凌我们孤儿寡母!明明是原配嫡子,却被这些小妇养的,生生逼得没有活路啊!”

当时正是大中午,目睹者众,这种家庭伦理狗血剧情,向来是八卦群众们最喜闻乐见的。

再加上有心之人可以引导传播,短短几日,就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

本来一桩普通的争产案,在流言的添油加醋下,如今已完全演变成另一番模样:

齐夫人萧氏本也是受害者,如今却成了人人喊打的恶毒小妾,肆意欺压原配嫡子,妄图谋夺家产。

而与她同族的萧宸妃也是一丘之貉,自己当不上皇后,就撺掇天子修改继承制,罔顾嫡庶礼法,想推自己儿子夺嫡登基。

简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祸国奸妃,为了一己私利,要置天下嫡妻正室于水火啊!

这便是乌合之众的力量。

百姓们或许不关心谁做太子,但一定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

男人们担心自己能不能继承家产,妇人们忧虑自己和孩子地位不保。因此,物议沸腾,矛头都直指宸妃。

在搞清楚整件事后,萧筱沉思了许久。

久到李治忍不住主动安抚:“小小别怕,我会下令金吾卫,全城搜捕这些传播谣言的贼子。”

萧筱却摇摇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像这种流言,堵不如疏。九郎,如今那案子如何了?”

“还没有定论,如今事情闹得太大,长安令更是瞻前顾后,这几天都在告病,我看他是故意躲起来了。”

“九郎也别太求全责备,这案子就是个烫手山芋。既然这案子万众瞩目,不如就交给大理寺,三司会审,全程公开。”

李治看了看她,“小小这是有办法了?流言汹汹,公开审理,只怕更是添了口实。”

萧筱却笑而不答,“真的假不了,幕后之人恐怕就是拿捏了咱们顾及颜面的心理,越是藏着掖着,越是让流言发酵。不如大大方方,也趁此机会澄清百姓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