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470)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而与太宗处境极为相似的,其实是隋炀帝杨广,他也是嫡次子,同样是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也同样夺了嫡长兄的太子位。

可最后,一个成了一代明君,开创贞观之治;一个二世而亡,成了被人唾骂的亡国之君;

可见,所谓嫡长,无论贤还是不贤,都不能断绝其他皇子的野心。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继承制更像是赌博,只是搏一个概率罢了。

但在实际中,即便有人想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能接受李治提出的改变。

因为,改变就意味着不稳定,还可能是原有体系的全面崩塌。

在这个关头,长孙无忌先站了出来,充当了意见领袖。

“陛下言嫡长继承制有所缺陷,这点不可否认。但陛下密建储君,难道就没有风险了吗?太子乃国之储贰,早日确立就能早日培养,昭告天下使万民归心。若是秘而不宣,难免众皇子互相猜忌,重蹈覆辙。”

说着,他还犹豫了一下,“且恕臣直言……若有朝一日骤然山陵崩,找不到遗诏该当如何?其他皇子不服,质疑遗诏真伪又当如何?”

这话直接说出来是很不敬的,但也不无道理。

若是天子得病暴毙,来不及妥善安排后事,那么即便他的遗诏中指定了继承人,也存在被人篡改,不被承认的风险。

而太子是提前定下名分,便是没有遗诏,也默认成为下一任皇帝。

这就是名正,则言顺。

“朕会提前写下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随身携带,一封放在御书房密室内,若事有突然,亦可取出两份谕旨对照。若有宗室王爷不服旨意,即视为谋逆。

诸卿若有旁的意见,可以一并提出,以作斟酌。”

李治的意思也很明确,细节可以商议,但秘密建储一事,他是心意已决的。

第336章 好大兄,干得漂亮!

前朝,君臣一直在唇枪舌剑。

虽然臣子们大多都反对,奈何李治态度坚决。

他登基已快十年,早已羽翼丰满,之前能掣肘的各大势力,这些年早被他修剪的七零八落,便是长孙无忌,如今也是独木难支,更别提其他人了。

只要李治心意不改,不公开立太子,那这“秘密建储”的实施便只是时间问题。

萧筱听到消息时,倒是狠狠松了口气。

她之所以提议秘密建储,除了帮李治解燃眉之急以外,也是为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着想。

子壮父疑,她并没有忘记这几个字。

生在皇家,她的儿子可以不做皇帝,但她不允许有一日,他们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猜忌,闹出父子相疑,兄弟阋墙的悲剧。

所谓“秘密建储”,其实跟“立长”、“立贤”一样,都是不完美的制度。但它有一个好处,大大强化了皇权,储君不能另立东宫小朝廷,也就极大地弱化了太子的威胁。

皇帝与太子,是父子,是继承与被继承,也是围绕皇权的竞争关系。

历朝历代的太子们,之所以处境艰难,正是因为他们是礼法承认的,上告天地下告万民的下一任帝王。

太子不争气,会让皇帝失望;而太子太争气,则会让皇帝心生警惕。

在孝道和君权的双重压迫下,再加上兄弟们的虎视眈眈,大臣们的党争倾轧,太子们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如是,唐太宗的太子承乾如是,康熙帝的太子胤礽同样如是。

历史上,唐高宗生前先后立过四个太子,没一个有好下场。

因此,萧筱才想到这个法子,只为了避免相似的噩运,再一次降临到她爱的人身上。

至于说什么帮孩子登上皇位,她自己就能升职成太后,成为宫斗大赢家这种事。

呵呵。

咸鱼只恨躺得不够平。

可萧筱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发展渐渐朝着魔幻的方向去了。

这天,六郎午睡醒来,她陪着玩了一会,这孩子快四岁了,生得虎头虎脑,但是和哥哥姐姐们的脾性都不一样。

她还记得素节和阿蛮像这么大时,简直是“撒手没”。六郎却没那么活泼,玩一会就回来,安安静静地玩玩具,或是拿着她画的小人图和识字卡认真地看。

每每逗他时,他也会开心地笑,但更喜欢一个人待着。有时哥哥姐姐们背诗念书,他会托着小下巴听得入神,但很少跟着读。

甚至连说话都是惜字如金,绝不多说一个字。但脑子聪明,从小什么事情都是教一遍就会。

萧筱身为医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担心是不是自闭症,但看状态又不像。

倒是李治很是欣慰,说这孩子自小稳重,像他。

萧筱:原来是你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