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432)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回到…原来的世界?

那个有空调有wifi有手机有外卖,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世界?

……

这场对话无人知晓,外面的世界,正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风暴。

刚入九月,李治又连发两道谕旨。

九月初一,提拔许敬宗作礼部尚书,由他去游说其他四五品的中级官员。

九月初三,以大不敬之罪,当庭斥责褚遂良,贬他出京作潭州都督。

一面拉拢一面打击,明眼人都能看出,从现在起,陛下与太尉已分做两个对立的阵营。

长孙无忌那边是各大世家及关陇贵族,自西魏到隋唐,是统治中国北方数百年的利益集团;

而站在陛下一边的,除了一班原来的东宫属臣外,其余则是四五品官员为主的新兴氏族,以及通过科举入朝的寒门庶族。

这是新与旧的碰撞,更关乎着帝国权利的交接。

褚遂良出京前,曾特意求见李治。

李治本不想见他,奈何这个倔老头打定了主意,多番上表请求觐见。

终于获准后,褚遂良一改往日的倨傲,刚进门就行了一个大礼。

“罪臣拜见陛下!”

“朕是念在往日的师生之情,才答应见你。”

“多谢陛下!臣自知罪有应得,只是出京前还有一事放心不下,只能恳求陛下再听臣最后一次唠叨。”

看着几日不见,鬓边就添了许多白发的褚遂良,李治心里并无多少快意,只无奈叹一声:

“你说吧。”

“昔年先帝临去前,除了托孤顾命,还拉着臣的手殷殷嘱托:太子仁厚,无忌刚直,卿切记,莫要小人离间他们。陛下,太尉多年鞠躬尽瘁,您千万莫要亲小人,远贤臣。”

原来是为了长孙无忌,李治不知该说他愚忠还是固执。

“褚公,你可还记得刘洎?当年朕还是太子时,他也是朕的老师。可贞观十九年,正是因为你的诬告,他被先帝赐死。”

褚遂良闻言面色一变,原本忧国忧民、大义凛然的脸也闪过尴尬羞愧之色。

当年,太宗征战辽东,班师回朝的路上,旧病复发,病得很重。

刘洎当时是门下侍中,探病出来时偶遇褚遂良,两人说了几句话。

第二天,褚遂良就去先帝处密告,说刘洎声称要效仿伊尹、霍光,辅佐少主,掌控政权。

其实他根本没有证据,但最后太宗还是采信了他的话,赐刘洎自尽。

褚遂良勉强辩解道:“当年太子之争,刘洎公开支持魏王泰,他又位居高位。为保证储位安稳,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你是承认,当年刘洎之死,只是政治操弄罢了。”

“陛下,先帝当时也是心里有数的。”

李治点点头,“先帝当然知道刘洎是冤枉的,但见你们两派已是水火不容,为了朝政安稳,他选择了你和太尉,才牺牲了刘洎。

朕今日提及此事,并不是向你问罪。只是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在权利争斗面前,从来只有胜败,没有对错。”

褚遂良急了,“可是陛下,太尉是您的亲舅舅,有大功于国,又是顾命大臣。臣与他同僚多年,深知他对大唐、对陛下您是一片忠心啊!”

“褚公怎么就不明白,人是会变的。”

李治冷冷道:“昔年先帝曾评价你:‘遂良耿直,有学术,竭尽所能忠诚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可褚公看看现在的自己,事事强硬,时时争先,哪里还有半点飞鸟依人之态?”

褚遂良怔忪片刻,想到自先帝驾崩以来,他自恃是托孤之臣,每每看待陛下,还是如老师待学生一般,每每规劝进谏,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态。

“褚公细想,若是换作先帝要处置后宫,你还敢不敢如上次一样,还笏死谏?”

答案不言而喻。

先帝是何许人也?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得到皇位,除了一个魏征能当面直谏,满朝文武又有谁敢放肆!

思及此,褚遂良如醍醐灌顶,后背立时出了一层冷汗。

君是君,臣是臣。

以臣压君,功高盖主,是他错了!

“你是如此,太尉更是如此,不过是自恃功高,欺朕年轻罢了。”

李治站起身,帝王的眼神无比坚定,“若不知君臣本分,便如伊霍之流权倾天下,亦是自取灭亡。”

第308章 朕自当好生报答!

距离中毒,已经过了一月有余。

萧筱还是没有清醒的迹象,李治依然如以往一般,每天一下朝就往甘露殿跑,日日守着病榻,连奏折都挪到了跟前。

这日,他按惯例为萧筱按摩之后,净手,拿起一幅卷轴坐在床头。

“小小,我为你画了一幅小像。画了有些时日了,只是一直没让你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