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里的意思,便是武珝自己假造一张残卷,用来嫁祸朝中大臣。
“回陛下,这张残卷乃是金吾卫在火场发现的,陛下可召开询问。另外,在下还有证据。”
“什么?”
“字迹。”
武珝又拿出几张纸,“陛下请看,这是在下在女学时写的功课。恐怕伪造之人根本没看过真卷,而是直接模仿在下平日的字迹。”
东西呈上去,李治一看,字迹有八九成相似,几乎难以分辨。
于志宁问道:“既然字迹一致,又如何能证实这是伪造?”
“那自然是因为,在下能写两种笔迹。”
武珝抬起双手,“在下左右手皆可握笔写字,平日功课用的是左手,可到了正式考试之时,便用右手。若不信,在下可现场演示。”
“来人,拿笔墨来。”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武珝左右开弓,笔走龙蛇。
搁笔后,两手拿起纸张,上面写的是同样的四个字:唯才是举。
但字迹,却全然不同。
“在国子监的毕业考试时,在下用的也是右手,科举更是如此。这个习惯,非亲近之人不可知,没想到,最后成了鉴别真假的证据。”
证据当前,于志宁也哑火了,长孙无忌还想力挽狂澜:
“可这也只能证明这一张卷子可疑,并不能因此确认所有女举子的名次有异……”
可就在此时,有声音在殿外响起:“陛下,末将有要事回禀。”
“进来!”
进殿的不是旁人,正是游击将军萧至明。
“回陛下,末将奉命领金吾卫巡视京城,却见到今科所有女举子都齐聚礼部门口,现场默写科举试卷,质疑科考不公,如今坊间物议沸腾,民意汹汹。”
“什么?”、
长孙无忌猛然回头,看向稳稳坐在御座上的李治。
今日所有事都环环相扣,原来,这才是陛下准备的一手妙棋。
他心里不断下沉,政治争斗,就如同高手对弈,都在猜测对方的下一步落在何处。
棋差一着,便是满盘皆输。
而更可怕的是,不知从何时起,他连对方的棋路都看不清楚了。
第279章 肉夹馍和羊肉泡馍
谁也没想到,今天的殿试,最后成了一场阎罗局。
先是御前告状,再是民间诉冤,还扯出了试卷造假的实证来。
礼部自尚书以下,都被送进了大理寺,而政事堂各位宰相们,也都吃了瘪。
李治当即下令,将今科所有女举子都带上金銮殿,由他现场出题,与其他进士一道,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答卷。
再由人抄录出来,让三省六部的文官们担任阅卷官,最后由李治和诸位宰相定下最终名次。
“今日便辛苦众卿了,朕也会与你们一道,早点批阅完才好出宫。也让朕看看,这些女举子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陛下言重。”
被迫加班的众文官们嘴上客气,心里骂骂咧咧:礼部这些官员不干人事,又是放火又是造假,最后却苦了他们。
本以为就是来走个过场,看看新科进士的风采。
谁承想,一言不合就被堵在宫里。不弄完还不让走?
殿试结束后,他们分成五人一组,开始轮流阅卷,若觉得可以上榜,便在卷子上画一个圈。
最后,数圈的多少来决定名次的高低,选出最好的十份卷子,再由宰相们和陛下亲自过目,以定名次。
整个两仪殿都成了阅卷场,李治就坐在上面,无人敢闲话,殿内都是翻查纸张的窸窣声响。
而在大殿之外,日头渐渐偏西。黄昏的阳光洒进来,人的影子都被拉得长长的。
这些大唐“公务员”们,早上四五更便要起床上朝,许多官员的早饭都是随意将就一口。虽然宫中也上了点心热茶,但当着陛下和众位同僚的面,谁不得顾及仪态。
再加上案上都是卷子,若弄污了可怎生是好?
只能匆忙塞两块点心,连茶都不敢喝。
是以到了如今,大部分都饿的前胸贴后背了,还得兢兢业业,迎着昏暗的烛火看卷子。
李治中午也只是随意用了些,他抽了一份卷子,正看得起劲时,忽而有熟悉的声音入耳。
“参见陛下。”
回头,却意外地看见萧筱进了殿,身后还跟着一群宫人内侍,每人手里都抱着一个大食盒。
李治忙放下卷子,过去携了她手,“怎么过来了?不是让齐秉义过去说了,今天不用等朕?”
“事情再多,也不能废寝忘食。陛下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怕是大家也都饿了。正好,我准备了些新鲜吃食,人人都有份,先歇歇吧。”
萧筱说着话,还凑近了悄声说:“九郎的那份可是我亲手做的,不尝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