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深拜下。
柳夫人又是惊讶又是狐疑:“你是说真的?为何会有出家的想法?”
“女儿自知命格不祥,刑克六亲,嫁去别人家也是受人轻视,无法给家里带来什么助力。”
说这话时,柳云晓的语气里始终带着淡淡的嘲讽,随即她又话锋一转:“而且,近日又有神人托梦于我…”
提到托梦之事,曾经受惠于此的柳家老太君坐不住了,“梦中怎么说?”
柳云晓身子颤了颤,“事关重大,孙女只能告诉祖母一人。”
“好,其他人全都出去!”
柳夫人气得干瞪眼,但柳家老太君虽年近古稀,却是后宅实际掌权人,又有孝道压着,她只能带着同样不甘心的四娘行礼退下。
见碍眼的人都被打发走,柳云晓才开始编…不,开始一一说来:
“祖母,孙女梦见,皇后被废,我们家也被牵连,父亲贬官,家眷流放…”
她把前世发生的事,略微美化了一番,没有将王皇后和柳奭先后身死的事和盘托出,但这也足够让老太君惊骇不已:
“你说的是真的?那可有破解之法?”
她紧紧攥住柳云晓的手,有些疼,但手心更凉。
“祖母宽心,孙女既能从梦中预知,便表示一定还有机会。孙女在梦中苦苦哀求仙人,许诺出家终身不嫁,才得了个提示:今年是大劫之年,只要保住皇后年内不被废,这一劫便算过了,日后会否极泰来,显贵无极。”
否极泰来,显贵无极?
刚刚还恐惧不已的老太君,此时却又忍不住心动无比。
柳云晓冷着眼,看着情不自禁露出贪婪神色的祖母,提醒道:
“为了柳家,为了祖母,孙女才自请出家,还望祖母允准。”
老太君这才如梦方醒,“好孩子,苦了你了。”
“孙女不苦。”
这话柳云晓倒是出自真心,能早些离了这薄情又贪婪的一家子,她求之不得,只是还得为自己多争取些利益。
“孙女想,就在终南山上结庐而居,日日清修,祈福家中安康。”
说完这话,她便暗暗观察老太君的反应,只见后者思考半晌,浑浊的眼睛里俱是精明算计。
“既然你一片孝心,为家族计,老身也只能忍痛答应,但也舍不得你余生受苦。
这样吧,就让你母亲把为你准备的嫁妆拿出来,在终南山修上一座道观,你在家中选上几个婢女,侍奉你一道清修。”
目的达成!
“多谢祖母疼惜。”
柳云晓强自压抑下喜悦之情,诚惶诚恐地跪下道谢。
她心中清楚,老太君如此大方,一是为了柳家的面子,二来,也是做两手准备,比如,将柳家的部分财产转移到道观之中。
毕竟,祸不及出家人。若当真抄家流放,留下些资本,还有可能让剩下的族人东山再起。
有老太君亲自看着,这回她的“嫁妆”定是扎扎实实,绝不会缺斤短两。
至于陛下那边,有了这次的大情报,只要盯住柳家,抓到皇后巫蛊的证据,废后就是理所当然。
她也能功成身退了吧?
柳云晓想得不错,李治接到情报后,便直接下令让丽竞门盯住了王、柳两家。
“竟敢在宫中行巫蛊之事!柳奭此人,真是愚不可及,亏他还做过中书令,竟被两个妇人把持,毫无主见与决断。”
因事情重大,这次是秦二亲自进宫禀告。
“陛下放心,属下亲自带人看着,有任何进展,便会第一时间回禀陛下。”
李治并不担心,事情发展全在他意料之中,甚至更加顺利。
果然,压力之下,这些蠢人就会自乱阵脚。
“他们这是病急乱投医,若诅咒就能定人生死,那这世上可就没人了。”
只有无能之辈,才会将希望寄予鬼神。
此刻的李治并不知道,这场“巫蛊之祸”,带来的后果远比他想得要严重。
第275章 新罗百济高句丽,都到我碗里来!
接下来的时间,李治仿佛是忘了废后之事一般,再没有贸然提起。
除了长孙无忌之外,其他如柳奭之流,都松了口气。
殊不知是李治在暗地搜集证据,准备将皇后一系连根拔起。
而在此时,朝廷又开始议论兴兵之事。
战事不在大唐,而在与山东隔海相望的半岛之上。
新罗国王金春秋新立不久,高句丽趁机联合百济、靺鞨侵犯新罗北境,接连占据三十三座城池。
半岛三国中,新罗实力最弱,又夹在高句丽和百济中间,只能选择亲近大唐。真德女王时,就开始奉大唐为正朔,年年朝贡,官员着大唐官服,甚至在国内,都行永徽年号。
因此这次一遭遇侵略,新罗第一时间就派人来大唐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