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364)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曹攸宁摇摇头,“皇后被废的结局已是注定,只是时间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皇后的被废,将淑妃萧氏一并拖下来,让她万劫不复!”

第258章 萧安德回京

两人的密谈无人知晓,枫露一人守在门口,虽才是仲秋,却忍不住从骨子里透出阵阵寒意。

之前的刘奶娘,果然在回宫后便托病请辞了。

充容娘娘同意了,还赏赐了些银钱衣服,以示大度。

她算是全须全尾地走出了这座宫廷,那自己呢?

就如今天来的这个小内侍,他是谁?又是在和充容密谋什么?

看到、知道了这些的她,未来又会落得个什么结局?

……

九月底的一日,李治忽然在朝上发难,责问满朝五品以上官员。

“过去朕为太子时,陪在先帝身边视朝,见五品以上论事,或杖上面陈,或退下封事,终日不绝。难道如今天下无事吗?为何诸公皆不上奏言事呢?”

百官面面相觑,然后大多数都看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不负众望,出列道:“回禀陛下,如今大唐政通人和,陛下一代明主,又有诸位宰相辅佐,大唐国力蒸蒸日上,颇有贞观之遗风,陛下又为何烦扰呢?”

贞观遗风?

李治心头冷笑,朝政都被这些先帝老臣们把持,这就是所谓贞观遗风?

可他已登基数载,如今已是永徽五年,他们怕是连当今天子是谁都忘了。

“依太尉的意思,这天下太平,竟无事可奏了?还是说,是诸位宰相在政事堂就已商量好了,不需朕这个皇帝来做主呢?”

这话的意思太重,诸宰相都连忙跪下,“陛下恕罪。”

中书令柳奭更是喊冤:“陛下明鉴,虽然政令出自政事堂,但臣等绝无欺瞒君上之举啊!中书省所出所有诏令,都是陛下亲自过目批准的。

陛下如此疑心臣等,老臣还有何面目忝居宰相之位,不如求去…”

“放肆!”李治一甩袍袖,“中书令三番两次要挂职求去,是要拿请辞来威胁朕吗?

那朕便遂了你的意,从即日起,罢柳奭中书令之位!”

事出突然,柳奭直接愣在原地。

他刚刚那话,的确是代表长孙一系的文官发声,有些许逼迫之意。但也是之前李治的挽留给了他错觉,以为陛下当真不愿放他走。

谁承想,弄巧成拙,把好好的宰相之位给丢了。

“陛下…”

众人大惊失色,正待求情,李治却直接拂袖而去,显是怒极。

齐秉义赶紧高声唱喏:“退朝!”

然后便急匆匆追着陛下而去。

剩下一群绯紫官袍的高官,直接傻了。

等齐秉义追上时,刚刚还怒气冲冲的李治却一脸闲适。

“他们的反应如何?”

“陛下这番突然袭击,把他们打得措手不及,老奴看连太尉都极为意外。”

“哼,一群老狐狸,想抱团与朕相抗。所谓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便先拿柳奭来祭旗吧。

齐秉义,你说,太尉是会来求情,还是直接推举他人接了柳奭的位子?”

“这老奴可猜不着。”齐秉义呵呵一笑,“但老奴猜想,陛下提前退朝,就是想回去陪淑妃娘娘。”

李治笑骂一声:“你这老货!”

但一想到萧筱怀着他们的孩子,正在甘露殿等着他,一时心中又是柔情万千,又是豪情万丈。

有些事情,该加快脚步了。

百官走出两仪殿时,还在议论纷纷。

长孙无忌也不免疑惑,当初在行宫时,陛下未尝不知道柳奭是在做戏,但仍然再三挽留,现在却突然找了个借口,就去了他中书令之位。

陛下究竟想做什么?

散朝的官员中,有一人着紫袍玉带,面容颇为熟悉。

身边人与他套近乎:“萧常侍,您刚从苏州调回京,下官热意在百福楼制备了酒席,还请您赏光啊。”

长孙无忌问身边的褚遂良:“褚公,那便是萧淑妃的父亲萧安德吧。”

“是啊,不是按照太尉您的意思,将他从苏州调回京城的吗?还升成了右散骑常侍。”

长孙无忌察觉到他些微的不满,笑道:

“褚公何必如此,萧安德在苏州刺史的位置上也坐了许多年,历年的考评都是上等,按理便该调回京城升官的。从四品刺史到三品下的右散骑常侍,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

褚遂良也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不放心,“这右散骑常侍隶属中书省,可是仅次于宰相的言谏官,再进一步就要进政事堂了。如今淑妃已是宠冠后宫,她父亲再成了高官,岂不是让她如虎添翼?”

“褚公,此言差矣。”

长孙无忌嘴角噙着笑,“如您所说,淑妃得宠这么多年,可曾进言让她父亲升官回京?可曾帮苏家要过什么爵位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