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340)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自此,陈硕真可能是对官府彻底失望,也可能是担心秋后算账,便干脆举起了反旗,自称“文佳皇帝”,封自己妹夫章叔胤为仆射,公然举事造反。不想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大力拥护,短短时间,叛军就发展至几千人。

在此期间,陈硕真和章叔胤曾兵分两路,分别攻打桐庐和睦州首府,结果双双告捷,以区区两千村勇就攻占了数县,睦州刺史狼狈而逃,直到这时才向朝廷上奏求援。

“一群尸位素餐、欺压百姓的酒囊饭袋!”李治气得摔了手中的密报。

萧筱也是看得感慨不已,她记得在现代时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古代所谓盛世,从文景之治到康乾盛世,其实都只能保证底层百姓饿不死罢了。

这陈硕真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她出生成长的岁月,就是在千古传颂的贞观之治,又身在鱼米之乡的江南,却还是活得这样艰难。

“普通百姓光是想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就已经要竭尽全力。一次重病、一场天灾、一个贪官,就可以轻易碾碎这些普通人的人生。”

萧筱唏嘘不已,在这盛世大唐的光鲜外衣下,掩盖的依然是底层百姓的斑斑血泪。

“想来,陈硕真的那些信众,也是这般三餐不继的普通村民,因对朝廷失望,才会将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李治撩袍坐下,表情凝重。

“我大唐的田赋,采取的是租庸调制,一名成年男丁能分得一百亩的土地,其中有二十亩是永业田。朝廷规定,每人每年纳谷两石,四十税一,税负相比汉代已是减轻不少。”

“奈何那些世家大族、乡绅富户大肆兼并土地,又通过各种手段免课赋税,越是富庶的地方,当地豪族的势力就越大。当地官员不敢惹他们,又要政绩好看,便层层摊派,将不够的赋税都加诸在普通百姓的头上,有些地方是三十税一,甚至二十税一!”

说到这,李治攥紧了拳。

“所以,我登基以来,才会一力打压世家,就是要打破这些地方豪强的垄断。可底下这些州县的官员,却和世家沆瀣一气,欺上瞒下!”

萧筱坐过去,抚了抚他青筋暴起的胳膊,然后轻轻掰开他紧握的拳头,十指相握。

“九郎莫急,自魏晋以来,世上皆重家族、重出身,百年积弊,要改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我们才要兴科举、重教育,只有真正让底层百姓看到阶层跃升的可能,他们才会对朝廷有希望,有信任。”

她想到了自己,正是因为新中国普及了基础教育,她虽然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没有被重男轻女,从小物质丰富、精神充实、受到良好的教育、学到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比起现在的女性,哪怕是公主贵女,也不知幸福了多少。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寒门也能出贵子,百姓有希望,国家才有活力。虽然如今朝廷高层都被世家把持,但五品以下的中下层官员,特别是地方州县的基层官吏,还是大有可为的,科举选材,便是意在于此。”

李治思索良久,渐渐也觉得豁然开朗。

不错,既然从上至下的改革,掣肘重重,难以施展。不如就转变思路,从下至 上,逆势而行。

“小小说的很有道理,只是这注定是很艰难的一条路,兴许,要走许多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道路正确,花费再多时间也是值得的。十年不成便二十年、三十年,终有一天,可以为大唐带来一个真正的盛世。”

萧筱难得这般豪情万丈,李治也终于展颜而笑,紧紧拥住了她。

是啊,那些世家贵族从来高高在上,视底层百姓如蝼蚁草芥。那就让他们看看,当这些蝼蚁开始啃噬他们的根基,甚至爬到与他们一样的高度时,到时该是如何的有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先帝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如今轮到他,试试看如何来驾驭这万兆百姓之水,行驶大唐这艘巨轮。

第241章 陛下翅膀硬了

果然不出所料,陈硕真率领的这支“叛军”,其实大部分都是挥着锄头的农民,在婺州和扬州的南北夹击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土崩瓦解。

十二月初,捷报就传到了京城,斩杀叛军首级数千,俘虏近两万人,“文佳皇帝”陈硕真和“仆射”章叔胤也同时被俘。

但在处置叛军的问题上,李治和大臣们又起了分歧。

“陛下,这些叛贼犯下谋逆大罪,罪在不赦,应当明正典刑,以正视听,同时震慑其他宵小之徒。臣提议,贼首陈硕真凌迟、章叔胤腰斩弃市,其近亲斩首示众,其余投降或俘虏的叛军及家人,皆刺配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