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339)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张公近来应有咯血症状,常觉气虚乏力,傍晚前后会有低热,夜间还会盗汗,可对?”

不光张行成,张洛客和管家都顿觉刮目相看。

“阁下医术高明,所说症状都对上了,不知可能医治?”

萧筱点点头,“我先开几付十灰散,主治血热妄行,咯血呕血之症,张公先用药看看。”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一钱八分,上述各药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时白藕捣汁或萝卜汁半碗,调服五钱,早晚两次,饭后服下。”

她一边开方一边解释用法,“十灰散”可是一味中药名方,凉血止血疗效极佳,不过只能是急救治标之剂。等咯血之症缓解之后,才能审因图本,巩固疗效。

“此外,我再开一副药膳方子,用猪肺一个,扎入肺气管中,混进蜂蜜,再加生白芨6钱、百部3钱、麦冬3钱,川贝母3钱、黄芪3钱、甜杏仁3钱,加少许盐,煮熟后每日吃上两次。”

管家连忙一一记下。

“今日就先这般,一定要谨遵医嘱,过上几日我再过来。”

从始至终,张家人都不知萧筱的真实身份,只觉她年纪轻轻,却医术高超,更难得不卑不亢,在李治面前也无畏惧之态,还以为是从民间寻来的世外高人。

后来的两个多月,萧筱又跟着李治来过几次,调整了两回药方,张行成虽然没能痊愈,但病情稳定了许多,病灶也没有再扩大的迹象。

到了十月,甚至又能上朝办公了。

而此时,朝中又出了件大事。

睦州刺史传来八百里加急军情,睦州梓桐源有一女子,名叫陈硕真,自称得太上老君神谕,羽化登仙,法力无边,纠结了数千信徒公开反叛朝廷,短短数日就攻占了桐庐、睦州治所及周边各州县。

顿时朝野震动。

身在甘露殿的萧筱也很快得知了消息,“文佳皇帝!?”

“不错,此女本是乡野村妇,如今依靠妖言惑众,自立朝廷,自称‘文佳皇帝’。从古至今,民间大大小小的叛乱并不鲜见,但这女子称帝,倒是千年来亘古未有之事。”

李治的面色尚算平静,甚至还有些好奇,萧筱则是目瞪狗呆。

原来这个陈硕真,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比武则天称帝还早?

虽然是个草头天子,但在两千年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中,她好像是唯一一个,以女子之身称帝的起义军首领。

她看向李治,很有些同情。

这位陛下在历史上也算独一份了,生前身后都有女子称帝。

难怪后世封建王朝的史家把他“黑”得这么惨。

第240章 何谓盛世?

“那,朝廷准备发兵讨伐吗?”

李治不以为意,“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还犯不上让朝廷派兵,我在朝上已经下旨,命扬州长史房仁裕,率周边府兵讨伐之。”

想来这场叛乱应该很快就平息了,所以在后世的历史书上,才没有多提上一笔。

对这位素未谋面的“第一女帝”,萧筱有些好奇,又有些惋惜,忍不住多了句嘴:

“这陈硕真一介妇人,为何会突然叛乱呢?又为何会有那么多村民群起响应?其中的原因,九郎可曾探究过?”

这话倒把李治给问住了,身为帝王,听见叛乱的第一反应就是镇压,还真没过问到底是因何而起。

但他并不是个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的君王。经萧筱这么一提,他瞬间想得更多更深。

陈硕真一个弱女子,却能在短短时间聚起一支叛军,还自愿拥立她为帝,当真只是因为,此女妖言惑众,肆意煽动所致吗?

“睦州刺史所上的奏报中,对因由含糊其辞,颇有文过饰非之嫌。我会派人调查清楚,看看是不是州府官员肆意盘剥,欺上瞒下,才导致官逼民反。”

调查,很快就有了结果。

原来,陈硕真自幼父母双亡,和妹妹相依为命,靠着去乡绅家里帮工,才能勉强混得一餐饱饭。

贞观末年的时候,姐妹俩的家乡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当地官员为了政绩,根本没有向朝廷通报灾情,不但没有开仓赈灾,反而加重了赋税,以致民不聊生。

陈硕真见状,私自打开了帮工的乡绅家中的粮仓,救助百姓。自己却被人抓住,打得遍体鳞伤,最后被人救出,为躲避官兵追捕,逃进了三县交界处的覆船山。

养伤期间,一直有百姓偷偷救济她。她靠着之前积累的声望,又吸收了道教和祆教的教义,在山中自创火凤社,号称赤天圣母,渐渐发展起了一大批的信众。

在此期间,当地官府曾接到过告密,将陈硕真抓捕扣押,但后来有信众纷纷筹钱,贿赂当地官员,将她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