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勿忧,朕为你带了位好大夫。”
在他们叙话的这段时间,萧筱已经暗地里观察了许久。
首先,这房间所有窗户密闭,想是许久没有通风,一进屋连空气都有些浑浊;
其次,床边的案几上,除了一碗褐色汤药外,还摆了一碗稀粥,两碟小菜,似乎是病人的午饭;
最后,再看张行成的面色,虽然苍白消瘦,说话有喘息之声,但精神尚可,还未到药石无救的地步。
萧筱心中便有了底,她冲张行成叉手一礼,便对着陪同的管家和张家长子,开始了一连串的吩咐:
“马上把这房间的门窗通通打开,记住,以后白天时,每过一刻钟便开窗通风。”
“还有,把这稀粥小菜撤了去,去熬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来,记住要熬得汤白肉烂,少些辣子,多放葱花。”
管家等人都听得一愣一愣,倒是张行成,在听到“热腾腾的羊肉汤”时,不自觉地吞咽了一下口水。
“咕咚”!
正好让众人听见,几双眼睛同时看过来,臊得他一张苍白的病容都红通通地:
哎呀,当着陛下的面,一把年纪了,还暴露出吃货的本性,真是丢了老脸。
只有萧筱理解地对他笑了笑,“病人都饿了,你们还不快去准备!”
管家这才如梦初醒:“哦,是,老奴这就去!”
心里还在纳闷:陛下从哪找来的小大夫,生得倒是俊俏,怎么不忙着看病,倒管起吃喝来了?
第239章 “第一女帝”来了!
一旁的张家长子张洛客不解问道:
“敢问阁下,为何要日日开窗?家父本就身患肺疾,如今已经入秋,若是再染了风寒,不是更加重病情吗?”
这就是一般病人家属的误解,总觉得生病的人身体虚弱,恨不能一点风都不能吹,一点荤腥都不能沾,能不动就不动,天天卧床静养才好。
萧筱直言不讳:“这屋子里气息这么浑浊,你难道没感觉到吗?连健康的人都觉得闷得难受,病人不是更甚?”
张洛客一时懵了:“可,可家父身子虚啊!”
“身体不好就更要呼吸新鲜空气,若是怕病人着凉,可以穿戴得稍厚一些,但每日必须定时通风,这样……”
萧筱本想说,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四五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不仅对病人好,也可以预防传染给家人。
但转念一想,古人根本没有病菌的概念。在现下的医家解释中,认为肺痨的起因除了病人正气虚弱、精血内耗之外,还因为感染了“肺虫”。
比如唐代“药神”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中就记载:痨热生虫在肺。这也是在历史局限下,古代医家对于生物体病原的理解。
因此,她就转变了一种解释思路:“张公所染肺疾,乃是痨病,是因肺叶之内生了肺虫,侵蚀肺系,才致咯血声嘶。但此虫最惧天地正气,且常沾染在衣服器用之中,因此当时时通风,处处擦洗,勤换衣衫被褥,这样对病人及家属都好。”
“原来如此!”张洛客这才恍然大悟,“阁下所言有理,我等定当照办。”
“还有,肺虫侵蚀病人机体,以致肌消体乏,所以应当要及时补充营养,荤素搭配,光吃清粥小菜是不成的,那样病人越吃越消瘦,又哪来的力气对抗肺虫和病魔呢?”
肺结核其实是一种消耗性疾病,一定要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特别是补充优质蛋白质。
张洛客连连点头,既庆幸又害怕。“感谢阁下解惑,在下这才知道之前的做法都错了,险些因此误了家父。”
这时,管家已经从厨房重新拿了饭菜,萧筱看了看菜色,这才点点头,“张公先用饭吧,等会在下再为您诊脉。”
长安人都喜食羊肉,张行成也不例外,这一个多月的清淡饮食下来,别说生病,饿得他都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了。
饱餐了一大碗水盆羊肉,就着撕了半块胡饼,最后还拈了块玉露团做饭后点心,他这才觉得全身又有了力气。
萧筱在一旁仔细观察,张行成的食欲很是不错,见他还有些意犹未尽,她才及时阻拦:“张公,还是要循序渐进,暴饮暴食对身子也不利。”
“大夫说的是。”张行成这才罢休,当着李治的面也有些难为情:“陛下恕罪,老臣适才贪嘴了。”
“张公多虑了,开始诊脉吧。”李治也没想到,素来老成持重的张公原来是个好口腹之欲的,与身边这人倒是有些像。
他看向萧筱,就刚才那水盆羊肉,她都偷偷看了好几回了。
三人坐定,萧筱终于开始切脉,一接触脉象,她心中一沉,张行成的病之前有些耽误了,如今已是中末期,只能尽力拖延,多得几年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