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251)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可事到如今,她也无处可去了。

“殿下,您现在应该召集幕僚好好商议一番,想出个万全之策来。”

“万全之策?”李泰呵呵地笑了起来,指着门外道:“你去外头看看,本王养的那些人一听到消息,早就跑的跑,逃的逃了,找谁商议?”

“本王真不明白,贺鲁怎么那么没用,不过几个月十万大军就灰飞烟灭,倒让雉奴这小子涨了威风!”

郑云昙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牢骚满腹的中年男人,就是当年文采冠长安,意气风发的魏王殿下。

他还是先帝最宠爱的儿子,怎没有学到半分杀伐果断?

她深吸一口气,“即便如此,殿下也要振作。皇帝手里只有几封书信,您大可推说是他人伪造,毕竟您是他的同母兄长,又得先帝钟爱,皇帝为了面上好看,也不会太过分的。”

“本王从不怕他!”李泰把酒壶一扔,霍然起身,一双眼瞪得通红,“当初若不是长孙无忌从中作梗,我才是阿耶心中的太子,今日坐在那皇位上的,便该是我!”

郑云昙被唬了一跳,连忙退后两步,却被李泰捏住了手腕,“怎么,你也不信我?当年你弃我而选李治,不就是因为你们郑家,也和长孙无忌一样,看不起我吗?”

“殿,殿下……”她手上本有旧伤,此时疼得直抽气,软语哀求道:“当年妾是逼不得已,如今妾的父亲,姑姑不都在为您做事吗?”

“哼,朝秦暮楚之辈!”他一甩手,郑云昙就摔倒在脚踏上,眼里闪过一丝狠意,但抬头时又是梨花带雨,楚楚可怜。

“殿下莫恼,饮酒伤身,妾去给您煮一碗茶好不好?”

等到了茶室,她才卸下伪装,眼里冰凉一片。想到早间收到的飞鸽传书,她从腰带里摸出一个小瓷瓶来,带着伤痕的手指攥紧,暗暗下定了决心。

几天后,濮王李泰畏罪自尽的消息,就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

李治第一时间将秦二宣进宫来。

“濮王的死,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臣正想进宫禀报,濮王是服毒而死,死前最后见过的人,就是郑云昙。”

“你的意思是,郑氏……可李泰现下是她的唯一依靠,她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据濮王府的探子查访得知,原来郑氏一直和隐太子妃以飞鸽传书联系,濮王死的那一天,她还收到过京城的来信。陛下恕罪,是臣之前的判断有误。”

李治讶异道:“也就是说,是郑观音指使郑氏动手,她们明面上效忠濮王,其实只是个幌子,背后另有其人?”

第178章 天雷滚滚的大瓜

“应是如此,但臣还未查出,到底是何人?”

“有意思。”李治低低地笑了起来,“还能有谁?左不过就是这些个宗室王爷。”

“先前朕也想岔了,郑观音是隐太子妃,心高气傲,又因夫子俱丧,对先帝深恶痛绝,能让她甘心受其驱使的,不超过只手之数。”

秦二听后若有所思,“臣明白了,立刻去布置人手调查。还有,濮王死讯进京后,高阳公主似乎有异动。”

“不怕她动,就怕她不动。朕原本的用意,便是利用濮王谋逆之事,惊一惊他们。不料有人立刻就坐不住了,竟然还杀人灭口,且由她去,朕倒要看看,这京城里还有多少人有不臣之心。”

“是。”

“还有,通知濮王府的探子,务必看紧了郑云昙,让金吾卫把她和濮王的妻妾子嗣都一并带进京来。”

“臣明白。”

秦二在心里,默默给郑云昙点了根蜡,敢给陛下戴绿帽子,秋后算账来了吧?

前朝暗流涌动,后宫里却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准备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也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来源于佛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是祭奠祖先,供养佛陀的日子。

大唐崇佛尚道,盂兰盆节也就成了全民节日,长安城内要举办声势浩大的盂兰盆会,皇家也会向寺院敬献盂兰盆供。

而在后宫中,也要举办法会,放焰口等活动。往年这样的活动,都是王皇后主持,但如今是皇后借养伤之名避居立政殿,淑妃全权代理六宫事宜,隐隐有后来居上之势。

十五这日,刚到下午就在甘露门前的广场上搭起了祭台,上面供奉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周围簇拥着各色香花。

祭坛上各种牲礼及水果足有几百盘,米谷一摞叠一摞,鱼山、肉山耸立在两侧,极尽铺张之能事。

仪式开始,大慈恩寺的主持敲响引钟,带领上百僧人坐在台上诵经祈福,李治与众嫔妃在两侧观礼。

等诵经结束,便是施食,将一盘盘面食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意为普度地狱饿鬼,这便称作“放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