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248)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说到这,他顿了顿,脑海里仿佛响起了清脆娇俏的女童声音:

“九哥,你看,我的飞白书临的如何?”

“嗯,不错,有阿耶的六七分功力了。”

“都是九哥教得好,可惜我腕力不足,只有一个形似罢了。倒是你的书法,人称‘兼绝二王’,这飞白也是鸟头凤尾,燥润相宜,形神兼备,和阿耶的字简直一般无二。”

他的眼睛猛地闭了闭,再睁开时语气也变淡了:“后来,我大婚出宫开府,也开始上朝听政,只是偶尔去看看兕子,还承诺等她身体好些,便带她去我的晋王府玩。”

“没想到,很快就变天了。”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暗杀魏王泰失败,遂与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废为庶人。

“先太子承乾是我的嫡长兄,当年他出生时,先帝起名‘承乾’,意为承继乾坤。在母亲去世前,大哥一直是先帝最寄予厚望的儿子,也是我们兄弟的楷模。”

“可是后来,大哥得了足疾,行走不便,性子也渐渐乖张起来,而这时的先帝,却一日比一日宠爱五哥,也就是当时的魏王李泰。”

“魏王到了年纪,不仅没去封地,先帝还下诏让他搬去武德殿居住,并特许他乘轿上朝,种种殊荣,不胜枚举。时日一长,朝内外便人心浮动,认为先帝有易储之念,包括大哥在内。”

萧筱想起了汉武帝和刘据,还有康熙和胤礽,他们也是这般,从父子情深走到了恩断义绝。

这便是做太子的难处,当储君渐渐长大,与天子的关系就会变得微妙起来,他们不仅仅是父子,更是潜在的皇权竞争者。

“我猜想,先帝之所以如此,除了宠爱魏王之外,还存着敲打太子承乾的心思。”

李治笑了笑,笑容有些苦涩,“你猜的不错,这便是先帝所说的帝王心术,制衡之道。连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要玩权利平衡这一套。”

一边是多疑试探的皇父,一边是仗着宠爱不断挑衅的兄弟,先太子承乾就是这样,被逼的性情大变,最后所谓的逼宫,其实更像是破罐破摔,东宫里遍布先帝耳目,还没开始就被告密了。

“事败后,大哥被五花大绑带进了甘露殿,先帝问他,为何要逼宫,他已经是太子,难道等不及要当皇帝了吗?”

李治想起那一天,因为去看兕子耽误了出宫的时辰,当时他躲在帷幕后面,听到了父子间的最后一次对话。

“大哥只回答了一句,他说,他不想变成隐太子李建成。”

先帝听了后,当即就吐了一口血,大哥则是又哭又笑,以头抢地,状若疯癫。

萧筱也是悚然一惊,李建成是怎么死的,就是高祖李渊一边立了长子,一边又宠爱次子,才让李世民有机会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夺嫡登基。

李承乾这句话,是在戳太宗的心啊。

第176章 太子之争和公主之死

唐太宗李世民天纵英才,开创“贞观之治”,被尊称为“天可汗”,他这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得位不正,这几乎是他的心病,甚至不惜为此篡改史书。

李承乾却狠狠扯下了这块遮羞布,作为对先帝最后的控诉。

李治继续说道:“我自出生以来,只见过高祖几次,他退位后被安置在大安宫,除了一些大宴会之外,几乎足不出户,先帝也极少去探望他。”

“先帝对高祖有怨,他觉得自己南征北讨,打下大唐大半江山,隐太子是坐享其成。先帝因功高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高祖给了他足以和储君抗衡的能力,却独独不肯给他太子的名分。”

“他觉得高祖厚此薄彼,可等先帝自己做了皇帝,所作所为又有什么分别?”

萧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为人父母,最难的便是一碗水端平,尤其是在天家,父子相疑,兄弟阋墙,悲剧总是一代接一代流传。”

李治也静默下来,久久才道:

“大哥被废后,便要重新立太子。你应该也知道,当时先帝属意的储君,是魏王泰。”

“嗯,听说当时是长孙太尉和褚遂良褚公力保陛下,先帝才改了心意。”

李治却讽笑出声,“我和魏王泰同为文德皇后所出的嫡皇子,他比我年长,又雅好文学,聪敏绝伦,在仕林中威望极高,深得帝心。”

“无论宠爱、身份、能力、名望,当时的魏王都胜过我。你可知长孙无忌为何弃他而选我,先帝又为何答应呢?”

说到这个,萧筱想起自己看过的一个电视剧,里面有个桥段是这样的:

太宗曾问李泰,以后若他当了皇帝,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