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211)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又要抓人又要赐婚,你不如去做梦更快,梦里什么都有。

萧筱说的这么直接,林氏的脸色也难看下来,“娘娘虽贵为宫妃,但也是萧家女。如今萧氏有难,娘娘都不肯出手帮一把,若是你父亲知道,想必也会生气的。”

“那又如何?”萧筱嘴角勾起笑容,“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置之死地,才能后生。”

萧筱这边不欢而散,前朝却正掀起弹劾高潮。

王、柳、郑三家联手,实力不可小觑,字字句句都要捎带上淑妃。

李治面无表情地听他们吵吵了半晌,才说了一句,“都说完了?那便轮到朕说道说道了。”

“婚姻,是结两姓之好,一方不愿,这亲就结不成。萧家有错在先,郑家怒而退婚,这事便结束了。郑琅身死距离退婚相隔两月有余,大理寺已经审完结案,袁家子也判了流放。”

“明明是两件事,一为婚约纠纷,一为司法刑案,岂能混为一谈?大理寺卿,你说呢?”

唐临回道:“陛下所言极是,郑三郎乃是意外坠楼致死,主犯帮凶皆已落网审结,与萧家并无干系。”

自然也有官员胡搅蛮缠,“陛下,萧淑妃高居一品妃位,自当以身作则,约束家人。如今其亲妹明明有婚约在身,却不顾父母之命,跳湖拒婚,可见萧氏教导不严,淑妃怕也难辞其咎。”

李治眉头微皱,还没说话,就见一侍卫快步走到殿前,“启禀陛下,淑妃脱簪散发,在殿外待罪。”

第149章 重启舞弊案

李治的长眉顿时锁的死紧,“齐秉义,去看看怎么回事?”

齐秉义连忙出了殿门,殿中许多臣子见状也吃惊不小,都在议论纷纷。新任的中书令柳奭,则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暂时按兵不动。

不多时,齐秉义回来了,手里还捧着一本折子。“回陛下,淑妃娘娘跪在殿外,上书请罪。”

“萧家并没触犯律法,她所请何罪?”

“据娘娘所言,今日萧氏母女进宫陈情,原来郑家求亲之时,曾许诺可以利用礼部人脉,确保萧五郎进士及第,萧家人利令智昏,这才允了婚事。”

“娘娘今日刚刚得知此事,便立即前来脱簪请罪,言萧家受郑氏所诱,险些犯下舞弊大罪,请陛下按律惩处。”

李治眉头一松,眼底开始浮现薄薄的笑意。

而朝堂众人则是万万没有想到,本以为淑妃前来是以退为进,为娘家求情。没想到她竟然自曝其短,连科举舞弊这等大事都直接说了出来。

柳奭直接说道:“陛下,这只是淑妃一面之词,不可轻信”

此时,御史台那边有人站了出来,正是刚刚担任监察御史的骆宾王。

“这交易是真是假,只有他们郑萧两家人知道。柳侍郎又不是当事人,怎知郑家没做呢?陛下,为了明断是非,应将此事交由大理寺审理。”

大理寺卿唐临正暗暗叫苦,就听上首传来圣上的声音:“唐临。”

“臣在。”

李治似乎动了怒,“今年的科考舞弊案,你们大理寺查了大半年,也没得出个结论。朕最后给你一个期限,过年之前,务必将此事原原本本调查清楚。”

“是,陛下。”

看出了他的为难,李治扫了一眼礼部众人,又道:“朕再给你一个特权,特调金吾卫一百人协同办案。此次重启舞弊案,礼部、翰林院中若有不配合调查者,可先抓后审!”

“陛下!”

礼部大小官员皆大惊失色,长孙无忌也不得不开口道:“陛下,礼部掌管祭祀、教育、礼乐等国之大事,怎可以刀兵相胁,牢狱相逼?还望陛下三思!”

“太尉没听到吗?朕说的是不配合办案者,若礼部上下同心协力,与大理寺通力合作,自然不用担心牢狱之灾。”

“害群之马不除,明年、后年、每一年的科举都可能出现舞弊。科举是为国选材,不是为了选些青楼诗人、花中浪子。一个和人争夺花魁、大打出手的状元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治这句话说的十足讽刺,不仅是礼部、政事堂众宰相的脸色也不好看。这个状元当初可是他们拍着胸脯认可的,最后死在青楼里,说出来也是面上无光。

“至于萧家,等大理寺调查结束后再行处置。淑妃在后宫多年,此事本不与她相干,主动请罪更是大义灭亲,理应嘉奖才是。”

刚刚还叫嚣着弹劾的大小官员面面相觑,深深体会到,何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淑妃脱簪待罪的消息传到后宫,王皇后还没来得及高兴,陛下的旨意便晓谕六宫,对萧筱大肆褒奖。

而萧家母女一大早进宫求情,不久就被赶出了承香殿,淑妃的贴身宫人更是在宫门前当众斥责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