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回忆了一下,的确,刚才他扶犁时,即便前面有四头黄牛,每到转弯处还是有些吃力。
“你的意思是?”他知道她不会无的放矢。
萧筱看看左右,现在就他们两人,凑过去低声道:“在我们那儿,有种曲辕犁,小巧轻便,操作灵活,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畜力。”
“你知道怎么做?”李治立刻问道。
“我能画出大概形状,但还要让人试着做出来看看。”
“好,你回去就画,朕会拿给司农寺,让他们找工匠农人实验。”
随后他又停了两息,揉了揉她的头。“你安心画,就算最后做不出来也没事。”
萧筱知道他是看出了自己的紧张,重重点头道:“放心,我会尽力的。”
感谢高中历史老师,她虽然偏科,但曲辕犁和筒车,是古代史每次必考,重点中的重点。图她是看过无数遍,就看能不能复刻了。
李治本是想来告诉她,高阳敬献丸药的事。但被一打岔,激动之下,倒是把来意给忘了。
第104章 红花与雌黄
回宫后,萧筱就开始忙着画图,她对照着现在耕犁的机构和形状,凭着记忆一点点绘制出曲辕犁的设计图纸。
忙活了好些天,终于把图纸交出去的那一刻,她才大松一口气,直接躺平。唉,鱼生艰难,做条咸鱼也不易啊
完成了任务,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第二天,她正一边吃果脯一边看话本子时,梅香进门了,“娘娘,太医令过来了。”
“太医令?我没宣他过来请脉啊?”萧筱有些疑惑,只得爬起来整理仪容,“让他进来吧。”
“淑妃娘娘万安。”
“太医令快免礼,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张如彦满脸堆笑,:“日前,娘娘是不是派人来过太医署,想调阅德妃当年在东宫时的脉案?”
萧筱顿时打起精神,“不错,本宫记得太医署当时回复,因为时日久远,许多脉案和记录都受潮虫蛀,所以暂时拿不出来。”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托词,这些证据很可能被人销毁了。
“娘娘恕罪,太医署管理不善,各类文书繁杂。臣近日派人整理后,才找到了当年德妃怀孕生产期间,所有请脉用药的记录。特地过来呈给娘娘。”
萧筱直起身,定定地打量着太医令,对方却是气定神闲,捧着一本书册,半垂着眼睑耐心地等着。
半晌过后,“找到就好,辛苦太医令了。”
“娘娘客气,那臣就先告退了。”
等把人送走后,梅香才疑惑道:“娘娘,太医令的说辞,您是不是不太相信?”
“之前百般推脱,如今突然说找就找到了,不免太巧合了吧?”
萧筱想到自己刚交过去的图纸,心里琢磨着:太医令此番来应是李治的授意,这算是进一步的信任,还是辛苦工作的奖励?
她的手指抚上那本厚厚的册子,“你先出去吧,交待底下人不要过来打扰,我要好好看看。”
整整一个下午,萧筱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直到酉时,殿门才终于打开,她走了出来,“准备轿辇,本宫要去趟淑景殿。”
此时的德妃杨静宜,正在吩咐红棉,“明日你出宫一趟,想法子把信送去郑家。”
“又是那位写的?”红棉指的是郑云昙,“上回娘娘不是帮她向宫外传过信了,郑家一直没有回音啊。”
“唉,就算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送佛送到西吧,郑姐姐如今也艰难。这回你直接送到郑家去,看看他们怎么说。”
“是。”
这时,绿萼进来回禀:“娘娘,淑妃来了。”
“这个时候?”杨静宜有些吃惊,“好端端的,她来找我有什么事?”
虽然满腹狐疑,也不得不端起笑脸出去迎客。
“稀客稀客,淑妃今日怎么有空来我的淑景殿?”
“我看今天天朗气清,便出来随意逛逛,正好途径淑景殿,想进来讨口茶喝。不请自来,德妃可别见怪。”
“哪里,请进来坐吧。”
等到进了殿,杨静宜才吩咐下去:“上两盏扶芳饮。”
转头对她笑道:“我看淑妃素日不喜饮茶,不如便用些饮子吧。”
萧筱心中一动,看来杨静宜也是个心细如发的人,不知怎么会被郑氏蒙骗这么久?
等上了饮品,两人闲聊了起来,“这天啊,眼看就暖和起来了,宫里也要制春衫了。我看德妃妹妹平日穿得极为素雅,怎么不做些艳色的衣裙?”
杨静宜摸不清她的来意,只淡淡笑道:“我整日里吃斋念佛,又不比淑妃貌美受宠,不必穿得太过艳丽,清清静静便挺好。”
“我记得当年初入东宫时,德妃可与现在大不相同。虽有些腼腆,但平日爱穿的都是活泼俏丽的颜色,有段时间还颇爱各色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