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141)

作者:木易的火车 阅读记录

梅香对于之前的事,还是有些阴影在,如今说来,还是不免自责。

“过去的事都过去了,你也不许再提了。”

萧筱笑道:“你和海棠陪着我进宫,如今也有六年多了。按照新订的宫规,明年便可出宫,到时我给你寻一门好亲事,你们姐妹也可在宫外团聚。”

“娘娘说什么呢?”梅香顿时红了脸,“奴婢不出宫,也不嫁人,一直陪在娘娘身边。”

“你才是说的什么傻话?”萧筱戳了一下她的额头,“你我主仆一场,我自然是希望你有个好归宿,日后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女。”

“娘娘。”梅香跺了跺脚,“总之奴婢不急,要不,您先把海棠嫁了吧。”

说曹操曹操到,海棠急急忙忙地进了殿,“娘娘,我找到了!”

“找到什么?找到好夫婿了?”萧筱调笑道。

海棠一头问号,“啊?”

梅香红着脸,过来推了她一把,“娘娘和你开玩笑呢!说吧,找到什么了?”

“是这样,奴婢找到了一个当年在德妃身边服侍的东宫宫人,打听到了些情况。”

“哦?”萧筱收起笑容,心里不乏疑惑:之前她们找证据找了一个来月,什么都没找到,如今怎么忽然多了个证人?

慎重起见,她把海棠唤进内室。

“你和我详细说说。”

“此人当年是德妃殿中的洒扫宫人。据她说,当年德妃初初有孕时,反应极大,吃什么吐什么,饮食难进,人都消瘦了不少,太医开的止吐汤也没有效果。”

“后来,贵妃来看了一趟,送了一盒丸药。据说是她们荥阳郑氏的独门方子,专门调理脾胃的。德妃用了以后,果然不久就止了吐。”

如今的世家大族,的确都收藏了一些祖传的药方或食谱,以此作为家族传承的证明。

萧筱皱了皱眉,“那丸药,德妃没让太医看过吗?”

“太医看过的,说是可以服用。德妃便一日一丸,见吃了果真有效,后来贵妃又来送过好几次。”

“也不知怎的,德妃娘娘那胎就是比旁人艰难,怀的艰难,生得更是艰难。她生产前几日,腹中就不时隐隐作痛,还见了红,难产失子后,迁怒于宫中下人,差不多把他们都遣散了。”

孕吐、丸药、腹痛、见红……

这些零零碎碎的证据如同散了的珍珠手串,还需要一根线将它们串起来。

“当时给德妃诊脉和接生的太医是哪位?”

梅香答道:“回娘娘,奴婢去查过了,那位太医已经告老了。”

“你去太医署寻太医令,就说本宫要看看当年德妃的脉案和生产记录。”

“是。”

凡做过,必留下痕迹。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天衣无缝。

宫外,深夜

长乐门外的一处宅院里。

铜镜里映出了一张中年妇人的脸庞,虽然鬓边已经染霜,眼角额头也有细细的皱纹,但从那双晶莹璀璨的美目中仍然能隐约看出,她年轻时动人心魄的美貌。

只是她双眉之间深深的皱痕,和忧郁的神态,明明白白写着这些年的不易和烦苦。

外面的窗台上,一只灰色的信鸽正在跳跃着,啄食脚下的黍米。

门开了,一个侍女走了进来。

“夫人,家里又来信了?可说了什么?”

“云昙在宫里出事了,已经褫夺了贵妃之位,废为庶人。家里也受了她的连累,母亲写信来向我问计。”

原来,这位妇人,便是郑云昙的姑母,隐太子妃郑观音。

“那该如何是好?”

郑观音将手中的信纸折好,“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冷静,得设法破局才是。”

“对了,那个李晃如何?混进高阳公主府了吗?”

“回夫人,他已经成功进了公主府,而且还颇受公主的喜爱。”

唇角勾起讽刺的角度,“那就好。催促他尽快获得高阳的信任,别误了我们的计划。”

“是,夫人。”

说完了话,见侍女还迟迟不走,郑观音微微蹙了眉,“怎么,还有事?”

“夫人,就快过年了。县主让奴婢过来问您,今年上元夜,她能不能出去观灯?”

“哦,又到新年了。”她微微恍神,“犹记得当年殿下还在时,也曾带我出去赏灯。一晃眼,这么多年都过去了。”

不过转瞬之间,她眼里怀念的神色就被冰冷的恨意所取代。“父兄的血仇未报,五娘她却只想着出去玩耍。传我的话,从今日起到上元节,让她禁足房里,每日抄写《孝经》。”

“是。”

当长安再次变成不夜城的时候,永徽二年的正月十五便到了。

今年的上元节,宫里也举办了盛大的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