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说不让他去呀。”李扶音眨眨眼睛,“他若是能在颍州做了什么,恐怕不用进入西域就能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我当然知道阿拙的想法。”季允宸忍不住亲吻她的眼睑,他想起刚才看的书籍,西洋那边似乎十分鼓励商业发展,问道,“阿拙,你知道历朝历代为何实行重农抑商吗?”
“知道,若是人人都去经商,那么土地无人开垦,粮食也就得不到保障,如此下来,商业带来的繁荣只是空中楼阁一戳就破。”
李扶音想也不想就回答,她问起另一个问题:“承宁,汉武帝时期,他哪来的后勤支持卫霍讨伐匈奴?”
季允宸眼睛一动,他想起幼时读的史料,心里有无数话想说,偏偏话到嘴边又无法开口。
“因为门阀被剪除,新的门阀尚未形成,汉武帝重用中小地主,出现了超越时代的生产关系。”李扶音想起前世看过的一个解读,她盯着季允宸的眼睛,“就这股力量就让当时的帝国无比强大,但是这种关系又在不间断地培养新的门阀,最终新门阀代替了旧门阀,这种关系也就无法维持,生产关系又退回了上个版本。”
季允宸:“所以你想培养新生的力量?”
是也不是。
李扶音仿佛站在一条历史长河中,她见证了前世的历史兴衰,他们的得与失给她指明了方向。
她曾经看过一个解读历史的视频,悠久的古代史下,谁是国家的主人?
是地主。
或者说生产资料的持有者,谁拥有土地,谁拥有生产资料,谁就能获得权力。
曾经的李扶音作为一个家族女郎,她享有的资源是家族和未来夫家赋予的,自保都嫌不够,怎么会杞人忧天,担心国家兴亡呢。
可是后来她与季允宸两人相识,侥幸在这个时代登上高位,她的眼光不再是一亩三分地,她的抉择关乎着千千万万人的性命。
某一日,她刚了解完开国皇后的事例,独自站在城墙上,那时她心中已然下定了决心。
开国前期,皇权与士绅结盟取代门阀,跟随皇帝打江山的豪强地主逐渐成为既富又贵的士族。
但这似乎无法改变底层百姓的现状,因着科举制度,从中出来的庶族地主形成了新的剥削者,他们将土地利用到极致,又因着武力不足,无法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只能依赖于给予他们土地的皇权,皇权逐渐加大。
作为一种规则化的公平竞争手段,科举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却不可能消除矛盾,李扶音问过王席兰:“本朝民风开放,为何有人一些宣扬女子三从四德的风气?难道先帝真的能做到哪一步吗?”
那时候的王席兰只是深深地望了她一眼,才回答:“因为获得的东西太少,参与竞争的人又太多,科举只能保证一定时期的稳定,资源的有限性让他们不自觉地打压对手,也越来越趋向于保守,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压迫。”
但是女性却是遭受伤害最深的。
第236章 毁灭,然后新生
李扶音的思绪回转,她对上季允宸担忧的眼睛,微微一笑,回答他之前的问题:“承宁,如今不像是前朝,诸侯和门阀难以产生,士族及其庶族只能依赖于皇权,圣人也说过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稳定必将带来新的危机,你不是看过户部的资料了吗?
人是贪婪的,他们会尽可能地收集一切资源,所以士族如今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多,等到皇室势弱,藩镇割据一方的历史就会重现。
此外,他们拥有的土地越多,就意味着百姓私有的耕种土地越少,到了一个爆发点,势必会引起社会震荡。”
“所以你的摊丁入亩不仅是为了朝廷。”季允宸只觉得脑海震动,他从没想过阿拙竟然能想到这么远,朝中的人都看不透她的理想,就连自己这个丈夫也只能体会一二。
“对。”李扶音毫不犹豫点头,她无意识抓着男人的手指,她猝不及防问,“承宁,你有什么想过削弱士族吗?”
“想过,我少时读史书,士族以儒家为信仰,以血缘宗法为纽带,族内子弟相互抱团,弓马娴熟,精通典籍,令行禁止,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只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能成为一方豪强,进而威胁皇权。”
“那你想过宗族为什么如此强大吗?”李扶音继续诱导。
季允宸垂首仔细看着她,忍不住握紧对方的手指。
“他们在有限的区域里,承担了技术、文化、军事、教育等领域,宗族掌握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资源,所以皇权不下县,宗族一家独大。”
“摊丁入亩的建立,还有商会的建立以及良种的推广,都能遏制这种情况,这能够给百姓给来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