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扶音听到几个老农民在抱怨。
“这翡江虽然给三河县带来了水源,但是每到春季多雨的时候,总要上涨好几回,好几次把农田淹没,一年的辛苦全白费了!”
“前天的雨不算大,差点溢出来,如今还没到最多雨的时候呢,唉,难道这一年的收成真的……”
“这些还好,我没记错的话,这堤线还是几十年前建的,要是不小心塌了,那才叫危险呢!”
……
他们的对话掺杂着乡音,李扶音和江宜柔听得清清楚楚,两人的表情都不太轻松。
袁禾的到来并没有带来好消息,他灌下好几口茶水,闷声道:“我看到了,那江岸上的堤线已经很脆弱,加上河水和暴雨冲刷,恐怕阻挡不了多久。”
翡江不仅是三河县的主要水源,也是苏州重要的内江支流,上一年冬季江南降雪不少,导致翡江的水平面不断升高,若是再加几场大雨,说不定真的会造成内涝。
李扶音让知春拿纸出来,她原地画了一个苏州水利线路图,其中翡江的流经区域尤其明显。
她指了指其中一个地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临山县没有支流,平日里的用水除了降水,只有几条小溪流,是苏州最贫瘠的县城。
如果把翡江的水引一部分到临山县,不仅能够减缓三河县的压力,也能给临山县带来水源。”
“这工程,有点大啊!”袁禾何尝不知道这样做是最好的,可是难度确实有点大。
“没事,让我阿爹烦恼去。”李扶音不在意地摆摆手,李朝行任期还有差不多还有一个月,若是在离开之前发生水灾这档子事,对他的考评还是有些影响的。
康明算了算路线,女郎说的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依靠人力确实艰难,但是他想起那被炸开的山石,有如此威力的东西,也许所用时间会缩短很多。
不过这些都不急,一切还需要等大人定夺。
李扶音见翡江已经安静下来,也不再关注这些,她到农田走了一圈,因着圩田排水便捷,倒是没造成太大的影响。
她和江宜柔不打扰他们的事情,走了一圈将数据记录在手,这才坐上马车回苏州。
另一边,长安,掖庭宫。
文贞合上手中的名册,她按了按眉心,陛下尚在,要处置这么多宫妃,她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主意。
可是掖庭作为太子殿下钦定的女官务公场所,与宫妃挤在一起,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大人喝茶。”一旁的小宫女恭敬添了一杯茶,文贞接过却没喝。
她捧着茶杯开始走神,霁朝宫规不算严苛,一般的宫女到二十五岁就可以出宫,若是侥幸还能寻个好人家,再不济也能去大户人家当嬷嬷。
不幸的话只能嫁个鳏夫或者成为妾室,若是出宫的年龄放低一点,也许她们也能有个好下场。
也不知这是否符合未来太子妃的想法?
文贞摇头,将姚忠正的话抛下,如今最主要的不是宫女的问题,反而是这么多被宠幸过的宫妃如何处置?
“谁在外边?”突然,文贞看到一个身影溜走,她蹙眉。
一个小太监从外面进来,弯腰曲背,低声回答:“回大人,是玉姑娘的婢女?”
“玉姑娘?”
“玉姑娘是观德十五年被陛下宠幸,之后就一直不被召见,这才被贵妃娘娘送到掖庭,粗略算算,已经六年了。”
文贞叹了口气,不再说话,她想了想,拿出纸笔写了一个折子,让身旁的小宫女送到东宫。
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法子了。
第103章 皇子太多,也不是好事啊
官道疏通,一行人没在路上浪费时间,终于赶在城门封锁的时候回到苏州。
把江宜柔送回家,李扶音也不需要蒙羡和袁禾送,直接把两人赶回家。
康明需要跟李朝行汇报事宜,目送她回到内院的时候,提步前往书房。
“大人,属下回来了。”
李朝行放下手中的信纸,直直看向他:“你说,是阿拙先注意到那道士的?”
“是的,女郎说他身上的味道有古怪,让属下去查探一番,然后才跟着回到那山上,发现他妄图消灭痕迹。”
李朝行:“那道士怎么说?”
“说是想要炼制养生丹药,但是不知是配比不对,然后就引起了爆炸,为了不引起伤亡,这才到野外进行实验。”
“哼,恐怕心里的想法大着呢。”李朝行眼里闪过暗沉,“你把人押回来没有?”
“蒙司马带着他回家了,他亲自守着,保管那人逃不掉。”康明回答,说起三河县的情况,他把李扶音的想法说出来,“大人,您觉得这方法可行吗?”
李朝行沉默了一会,才说:“明日我去看看那道士,若是有一种可控制的东西炸开河道,确实会节省很多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