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不看她,只是坚定地看着老头子,继续道:“女郎说了,进去可以识字,阿爷,整个村子没有一个识字的女娃,如果我进去了,不说嫁给里正之子,就是嫁到城里,也是可以的。”
老头子还是没说话,大丫知道这利益不够,女娃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不能给老秋家带来好处,所以他才会犹豫不决。
大丫咬咬牙,艰难开口:“不管我成不成,我负责阿兄长子上学堂的费用!”
老头子手上的动作停下来,他默默地看着这个存在感不深的孙女,之前一直跟在她阿娘身后安静织布,平日里干活也是沉默且低调的。
秋家不算富裕,但是处在苏州一带,日子勉强够一家子温饱,别的就不能够了,秋家上下,皆是憨厚老实不敢冒险的性格。
没想到最果断的,竟然是一个小小的女娃子。
“大丫起来吧,阿爷刚刚在思索,才没回答你。”老头子让她坐到一旁的位置,表情温和,“阿爷也不需要你对你阿兄的子嗣做什么,哪有父母爷奶在,要姑姑养的道理。
但是阿爷只有一个要求,你若是起来了,多帮衬一下家里面,你阿爹阿娘阿兄见识短浅,一辈子的见识就只是在这村子里,不是那种想你不好的人。”
大丫有些感动,她含泪点头。
老头子又说:“里正家的巧丫应该也会去,你跟她关系不错,最近多跟她接触,毕竟,你是女郎亲自开口邀请的,大丫,你懂我意思吗?”
大丫想了想,郑重点头:“我懂,我没有矮巧丫一头,没必要恭维她,也不能太过轻狂。”
“还有吗?”
“女郎跟我说了,那么就不是秘密,她想让其他人也知道?”
“嗯,回去歇着吧,明日多出去逛逛。”
大丫笑着离开,中年夫妇听得一脸茫然。
“阿爹,你怎么就同意了?大丫明日还要织布呢!”
“蠢货。”老头子骂了一声,看向唯一能教的长孙,“大郎,我让你跟里正家的儿郎交好,你可别让我失望啊!”
大郎恭敬作揖,想了想,有些愧疚道:“阿爷我错了,我不如大丫果断!”
“哼,一个两个都是心思浅的,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女娃子!
大丫这事,不成就浪费几文钱,要是成了,那看不见的好处多着呢!”
大郎还是有些不解:“可大丫只是一个女娃子,能成什么?”
“老话说,黑猫白猫能抓老鼠是好猫,同理,男娃女娃,能让我们老秋家过得更好的,都是我秋虎的好孙辈!”老头子意味深长地看长孙一眼,“大郎,你阿爷活了这么多年,见过太多战乱和灾害了,我们农家为什么重视男儿,因为男娃多了,能够庇护一家平安。
可如今风调雨顺,山窝窝要想出个金凤凰,就只看重能力了。
大丫只是一个女娃?
大郎,传宗接代可不是我们农户该奢想的事,活下去,让后代有活下去的能力,才是我们要考虑的。”
第87章 写进州志
李扶音在里正家吃了一顿久违的农家宴。
土鸡炖的软烂入味,野菜也是清甜可口,就连袁禾带过来的猪肉,经过里正妻子的制作后,没有了那股难闻的腥味。
擦干净嘴巴,又喝了一口粗茶,康明笑道:“女郎的胃口不错,看来里正媳妇的手艺入了你的眼。”
蒙羡给江宜柔一张湿热的手帕,闻言点头:“我还以为十七娘不会吃这个呢!”
“阿拙都能吃,我有什么不能吃的!”江宜柔接过手帕,两人在这一日相处,不见陌生,她瞪他,“再说了,里正娘子的手艺确实不错。”
袁禾不在这一桌,他要喝点小酒,跑到外面吃了,等这里收拾干净,李扶音和江宜柔来到正堂了解情况。
“里正,如今村里的收成是多少?”
考虑到家里有尊贵的客人,里正并没有喝什么酒,他刚想起身回答,就被康明摁住了。
“坐下说,女郎不喜欢太客气的谈话。”
“好的。”老安头笑呵呵的,没有直视李扶音,恭敬道,“对亏了刺史大人的圩田政策,村里的收成比往年好多了,也不需要人大半夜去挑水,如今一亩的产量有三石(大概160公斤),等交了赋税,一年到头也有些剩余,日子比之前好多了。”
“我听阿爹说过,圩田打理难度有些大,需要定时清理,可给你们造成麻烦?”
“女郎多虑了,我们干农活的人什么不多,就是一把力气无处使。
圩田只需要花一段时间打理,就可以方便好长时间,我们乡下人虽然不懂利害关系,但是哪些是好的,却是能够分清的。”
李扶音又问了一些东西,把他说的话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她特地用木炭制作了一支铅笔,总算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