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技术协调组也面临新的难题。尽管能源转换器已经成功试制,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稳定因素。李承乾亲自前往工部实验室,与工匠们一同分析数据,寻找优化方案。
“问题出在能量流动的节奏上。”他指着图纸说道,“我们的铜铁材料虽然坚固,却无法承受高频振动。必须找到一种既能保持强度,又能适应高频率运转的材质。”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最终采用了一种融合外星轻质合金与大唐锻造工艺的新材料,使得设备稳定性大幅提升。这一成果不仅解决了当前的技术瓶颈,也为未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沟通机制与技术标准逐步确立,大唐与外星文明的合作项目重新启动。房凝雪与李承乾亲自监督首批联合工程的实施,从选址到施工,每一步都严格把关。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际,一封来自边境的急报打破了平静——有外星飞船偏离预定航线,误入大唐领空,被边防军误认为敌袭,险些引发冲突。
房凝雪立刻召集跨文明沟通组成员,连夜赶往事发地点。她与伊瑟尔一同向当地守军解释情况,并安抚外星船员情绪。经过一番交涉,误会得以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事后,房凝雪在返回途中对李承乾说道:“我们必须建立更完善的预警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我已有想法。”李承乾点头,“可以在边境设立专门的联络站,配备双语译官与技术顾问,第一时间处理突发状况。”
回到长安后,两人立即着手部署相关事宜。不久,边境联络站正式启用,配备了最先进的通信设备与翻译系统,成为连接大唐与外星文明的重要桥梁。
随着合作项目的稳步推进,百姓对房凝雪与李承乾的信任进一步加深。许多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士族也开始认可他们的能力,并主动参与到改革之中。
书院里,学生们对新开设的宇宙科学课程兴趣浓厚,纷纷报名参加实验班。而在工部,年轻工匠们踊跃加入技术协调组,希望能亲手打造出属于大唐的新型科技。
夜幕降临,房凝雪独自站在礼部书房窗前,望着远处书院的灯火。李承乾走进来,轻声道:“你觉得,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她没有回头,只是淡淡一笑:“只要我们不停止尝试。”
他走到她身旁,目光投向远方:“下一步呢?”
房凝雪缓缓转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下一步,是让他们真正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合作的表面。”
她伸手推开窗户,夜风拂面而来,带着一丝清冷与希望。远处书院的灯火依旧明亮如初,仿佛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信使气喘吁吁地冲进来:“殿下,房大人!西域方向发现不明飞行物,速度极快,正朝长安飞来!”
第230章 外星访客
房凝雪猛地起身,快步走向门口。李承乾也已站起,目光沉稳地望向门外。
“长安城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她低声问信使。
“是的,大人。它速度极快,飞行轨迹与我们此前接触的外星飞船不同,目前尚不知来意。”
李承乾与房凝雪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觉和冷静。
“立刻召集跨文明沟通组和工部技术顾问。”李承乾下令,“同时通知伊瑟尔,让他协助辨识这艘飞船的身份。”
片刻后,议事厅内灯火通明,众人齐聚。伊瑟尔听完情况后,神色微变:“那不是我们已知的任何一艘外交舰。”
房凝雪迅速翻阅资料,确认了这一点。她的指尖停在一份标注为“未知序列”的档案上。
“如果它不是你们派出的外交船……”她缓缓开口,“那么它是谁的?”
伊瑟尔沉默片刻,道:“也许是另一支外星文明,他们一直对我们与大唐的合作持观望态度。”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不能让边境守军误判。”房凝雪果断下令,“立刻派联络站人员前往边界,确保信息畅通,同时派遣飞鸢队前去观察,务必掌握第一手情报。”
李承乾点头:“我亲自去。”
房凝雪没有反对,只叮嘱了一句:“小心行事。”
夜色下,飞鸢划破长空,直奔西北方向。
数日后,飞鸢传回消息——那是一艘造型奇特、通体银蓝的飞船,外形如流线型的水滴,表面闪烁着未知符文。它并未表现出敌意,而是低空盘旋,在大唐领空边缘停留,似乎在等待回应。
房凝雪与李承乾商议后决定主动迎接。既然外星文明愿意前来,那就该以开放姿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