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响起一阵惊叹。
“还有啊!”另一名女子学者接过话头,“他们的医疗技术也非常先进,有些疑难杂症,在他们那里根本不算什么难题。我们已经派出太医署的专家去学习,相信不久之后,大唐的医术也会大大提升。”
百姓们的反应逐渐从怀疑转为期待,再到热烈拥护。尤其是年轻人,纷纷踊跃报名参加研究院的选拔考试,希望能成为第一批参与星际探索与新能源开发项目的成员。
“我也要报名!”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拉着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要去学新技术,将来为大唐出力!”
“好好好,爹支持你。”中年男子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咱家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如今你能去学这些高深学问,是你的福气,也是咱家的荣耀。”
与此同时,房凝雪也在暗中观察百姓的情绪变化。她知道,任何一项重大变革都会伴随着质疑与不安。果然,在宣讲过程中,一些年长者仍持保留态度。
“虽说朝廷说得天花乱坠,可万一那些外星人有什么坏心思怎么办?”一位老者在茶馆里低声说道。
“就是啊,”另一人附和,“咱们大唐自己也能发展科技,干嘛非得靠外人?”
面对这些疑虑,房凝雪并未急于反驳,而是让宣讲团中擅长沟通的人士深入基层,倾听百姓的真实想法,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
“外星文明并非敌人,而是伙伴。”一位宣讲员对围坐在一起的村民说道,“他们愿意分享知识,并非图谋不轨,而是出于对和平与进步的共同追求。”
村民们听得频频点头。
“再说了,”宣讲员继续道,“我们不会盲目接受他们的所有东西,而是有选择地学习和应用。只有适合大唐国情的技术,才会被推广使用。”
随着宣讲的深入,百姓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以前总觉得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没想到还能看到这样的变化。”一位年迈的老者感慨道,“大唐越来越强了,咱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李承乾与房凝雪在宫中听到这些反馈,相视一笑。
“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李承乾轻声道。
房凝雪却并未完全放松警惕:“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是在后续如何让这些科技真正落地,造福百姓。”
夜幕降临,长安城灯火通明。街道上,孩子们追逐打闹,老人们围坐闲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久违的活力与希望。
而在研究院的一角,几名年轻的工匠正围在一台新设备前,小心翼翼地调试参数。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坚定的光芒。
“你说,我们以后真能飞上天吗?”一个年轻人低声问道。
“怎么不能?”他的同伴自信满满地回答,“既然太子殿下和房姑娘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行!”
远处的高楼上,房凝雪倚窗而立,望着这片灯火璀璨的城市,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她知道,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而大唐的未来,正在这群年轻人的眼中悄然绽放。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李承乾缓步走近。
“你在想什么?”他问。
房凝雪没有回头,只是轻声道:“我在想,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回望这一刻,说,那是大唐腾飞的起点。”
第227章 教育革新推进
房凝雪站在礼部大堂的台阶上,望着远方初升的朝阳。昨日宣讲团传回的消息让她颇为欣慰——百姓对大唐与外星文明合作的态度已从最初的疑虑转为支持,甚至有不少年轻人主动报名参与研究院的选拔考试。然而,她清楚地知道,仅靠一时的热情远远不够,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是教育。
“殿下。”一名官员快步走来,“工部那边已经准备好了课程改革的初步草案。”
李承乾缓缓走近,衣袍在晨风中微微飘动。“看来你已经想好下一步了。”
房凝雪轻轻一笑,“科技落地之后,必须有人才能承接。我们不能只靠一代人的努力,要让下一代、下几代人都能延续这条路。”
两人并肩步入大堂,朝臣们早已等候多时。房凝雪站定,目光扫过众人,尤其是几位年长的大臣,他们神色复杂,显然对即将提出的教育革新心存顾虑。
“诸位大人。”她开口道,“自大唐与外星文明正式建交以来,我等已见识到其科技之先进、文化之深邃。而今,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的技术,更要培养能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为此,我提议,在全国书院增设宇宙科学、外星文化等新课程,以拓宽学子视野,为将来的发展储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