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凝雪点头,“安排一组人专门研究这个方向。”
与此同时,另一组专家开始分析大唐现有的能源技术,并整理成图解、模型与实验数据,准备发送给对方。
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围绕能源展开了深入讨论。虽然语言不同,但通过图像、数学公式和实验演示,逐渐建立起一套基本的理解框架。
“他们很聪明。”一位工部老匠人在一次研讨会上感慨,“虽然长得不像人,但他们对结构力学的理解,甚至超过我们。”
“这说明我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房凝雪微笑回应。
第二阶段的交流重点放在材料科技上。
外星文明展示了一种名为“光丝合金”的新型材料。它由两种元素构成,具备极高的韧性和导能性,能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大唐科研人员看到样品扫描图像后,无不震惊。
“这东西比我们最好的钢还要坚韧三倍以上。”沈墨惊叹,“而且重量却不到一半。”
“关键是如何制造。”一名材料学博士皱眉,“我们连它们的基本组成都无法确定。”
房凝雪思索片刻,调出系统数据库中的分子模拟模块:“我们可以先尝试构建可能的原子结构模型,再通过高温高压环境模拟合成。”
李承乾当即下令调配资源,提供最先进的冶炼炉与实验室设备。
“让工部和太常寺联合参与。”他道,“我们需要最精准的数据。”
经过数日努力,研究人员终于成功还原出一小块类似性质的材料。虽然性能远不及原版,但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这只是第一步。”房凝雪看着手中那块微光闪烁的小片金属,“未来,它或许能用于建造更坚固的战舰、更轻便的铠甲,甚至是更高效的通讯设备。”
第三阶段,医疗技术的交流同样令人振奋。
外星文明展示了他们的一种治疗手段——“细胞再生修复”。不同于大唐的草药汤剂或针灸推拿,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能量波段刺激细胞自我修复,适用于创伤、疾病乃至衰老过程的延缓。
“这简直像是神话。”太医署的一位名医喃喃道。
房凝雪却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参数:“如果我们能理解这种波频的作用机制,说不定可以结合我们自己的经络理论,开发出全新的治疗方法。”
在她的带领下,一支由医学家、炼药师和技术工程师组成的小组开始研究如何将这种技术本土化。
“也许将来,我们可以研制出一种既能调理气血,又能加速伤口愈合的新式疗法。”她说道。
整个研究院仿佛被点燃了热情,每个人都在为这场跨越星际的科技交流贡献智慧与汗水。
而在某天夜里,房凝雪独自坐在书房中,翻阅着最新的报告,忽然系统弹出一条提示:
【检测到新信息层,建议优先解析】
她微微一怔,点开信息层,发现其中隐藏着一段加密数据。内容似乎是一种更高阶的技术描述,涉及到某种“维度折叠”理论。
“这是……空间传送?”她低声念道。
门外传来脚步声,李承乾走了进来,见她神情凝重,便问道:“怎么了?”
房凝雪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们在试探我们是否准备好接受更深层的技术。”
李承乾走到她身边,低头看屏幕上的数据流:“你觉得呢?”
房凝雪沉默片刻,缓缓开口:“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李承乾轻轻握住她的手:“那就让我们,一步一步来。”
夜色渐深,研究院内的灯光依旧明亮如昼。而在这片星光照耀的土地上,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跃迁,正悄然拉开帷幕。
房凝雪站起身,走向窗边,望着远方的长安城。那里有无数双眼睛仰望星空,等待着未知的答案。
而她知道,答案,就在前方。
第224章 文化交融
房凝雪站在研究院的露台上,夜风拂过她的鬓角,远处长安城灯火如织。她低头看了眼手中那枚刚刚解析出的数据晶片,心中隐隐有种预感——这场跨越星际的交流,已经从科技层面,悄然迈向更深层的文化碰撞。
“你在想什么?”李承乾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语气一如既往地沉稳而温柔。
“他们在试探我们。”房凝雪将晶片递给他,“这次他们主动提出要了解大唐文化,甚至愿意展示他们的艺术和哲学。”
李承乾接过晶片,目光深邃:“你是说,这不只是文化交流那么简单?”
“文化交流是表象,”房凝雪轻声道,“但背后,或许是一场文明价值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