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凝雪上前一步,坚定地说:“陛下,改革初期有反对声音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把试点学府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让他们看到改革的好处。”
李承乾也说道:“陛下,太子妃的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应该继续推进。”
李世民点点头:“好吧,那就再给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
房凝雪和李承乾离开皇宫后,更加努力地推动试点工作。他们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项目,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算术和机械知识,设计并制作了一台简单的灌溉工具。当这台工具成功运行时,在场的人都欢呼起来。
房凝雪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你们看,这就是实用学科的魅力。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试点学府的成果逐渐显现出来,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原本反对改革的大臣也开始动摇了。
“没想到这教育改革真的有效果,那些学生们变得更加聪明和能干了。”一位大臣感叹道。
房凝雪得知这个情况后,心中有了更多的信心。她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
但她也清楚,前面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她和李承乾站在府中的花园里,望着远方,准备迎接新的考验。
第120章 教育改革推行
房凝雪和李承乾走出皇宫,望着湛蓝的天空,微风拂过发丝。
房凝雪深吸一口气,攥紧拳头:“承乾,咱们得加快步伐,把试点成果推广出去。”
李承乾点点头,目光坚定:“好,我们马上着手安排。”
二人回到太子府,即刻召集支持改革的大臣们商议。
房凝雪站在大厅中央,神色振奋:“诸位,试点学府已初见成效,是时候将教育改革推广至大唐各地了。”
一位年轻大臣站起身,满脸激动:“太子妃,我全力支持,这改革定能让大唐人才辈出。”
然而,也有大臣面露担忧:“太子妃,虽说试点不错,但全面推行恐有阻碍,保守派不会轻易罢休。”
房凝雪微微一笑,眼神自信:“我早有准备,我们可以带着试点学府的成果去各个地方展示,让大家亲眼看到改革的益处。”
李承乾补充道:“没错,我们还要做好宣传,让百姓们也了解改革对他们子女的好处。”
商议过后,众人各司其职,房凝雪和李承乾则亲自带领队伍,前往各地学府推广教育改革。
他们第一站来到了洛阳的一所学府。刚走进校园,便看到一群学生围在一起,争论着什么。
房凝雪好奇地走过去,询问:“你们在讨论什么呢?”
一个学生抬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太子妃,我们在探讨算术在经商中的应用,以前从未想过算术如此重要。”
房凝雪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们要继续保持这份求知欲,实用学科会让你们受益终身。”
随后,房凝雪向学府的先生和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先生们起初还有些犹豫,但看到学生们渴望的眼神,渐渐动摇了。
一位老学究捋着胡须,开口道:“太子妃,我虽对传统教育有所坚持,但看到孩子们对新学科的热情,或许改革也并非不可。”
房凝雪趁热打铁:“先生,改革并非摒弃传统,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增添新的知识,让学生们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老学究思考片刻,点头道:“罢了罢了,我愿意尝试一下。”
得到先生们的支持后,房凝雪和李承乾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长安的另一所学府。
这里的情况却不太乐观,保守派势力较强。
一位守旧的大臣拦住他们,冷哼道:“太子妃,这教育改革不过是标新立异,怎能毁了我大唐的传统教育?”
房凝雪不慌不忙,直视着他:“大人,时代在变,我们不能固步自封。看看试点学府的学生们,他们掌握了实用技能,将来能为大唐做出更大的贡献。”
守旧大臣不屑地说:“那些所谓的实用学科,不过是奇技淫巧,怎能与圣贤之书相提并论?”
李承乾皱起眉头,严肃地说:“大人,圣贤之书固然重要,但实用学科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如今与各国交流频繁,没有这些技能,如何立足?”
双方僵持不下,这时,一位曾经反对改革的大臣站了出来。
他感慨地说:“我曾和这位大人一样反对改革,但看到试点学府的成果后,我改变了想法。太子妃的改革是为了大唐的未来,我们应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