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穿成扶苏的妻,我选择开打(118)+番外

作者:苜春风 阅读记录

清清嗓子平静回答:“北地郡和上郡位于大秦北部边疆,是抵御匈奴的重要前线。人口稀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雪灾会对牧民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大量牲畜死亡,粮食运输困难,导致粮价飞涨。”

嬴政轻微点头,看向夷宁的目光充满欣赏。

想要解决雪灾,第一要素是了解灾情形成原因。

淳于越忍不住开口:“你说的这些吾等皆知。”

话外音表示:说重点,别说废话。

蒙愔举起平底锅,看着淳于越不语。

吓的他捏紧嘴唇,又松开,温声道:“师兄就是提醒你一句,慢慢说,别着急。”

蒙愔对他的反应很满意。

继续道:“想要解决北地郡灾情,方法有很多。”

“一是开仓放粮,可于敖山置仓积谷,应对各类灾难。”

大秦敖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应对各种战争所置。

敖山地处黄河与古济水分流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还是古代漕运中转站。

王翦略一琢磨,忍不住出声称赞:“此地甚妙。”

“北有黄河天险,南有广武山阻隔,西隔汜水,又与天险雄关成皋相望。好地方,好地方啊。”

只待敖仓设成,赈灾救灾方便,行军打仗时,粮草运输也方便。

王翦越想越兴奋,恨不得立马开建。

抚着胡须真心称赞:“还是大王慧眼识珠,臣等不及。”

嬴政眼中带笑,心中自得。

那是,自己选的儿媳,必须厉害。

听着始皇帝和王彻侯夸赞,蒙愔有点不好意思。

毕竟这地不是她选的,只不过提前挪用。

知晓敖仓,还是因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展开大战,敖仓得失直接影响战局走向。

最终刘邦夺取敖仓,为大汉建立奠定基础。

简单俩字,不少人看出蒙愔才能,政治眼光不错,还有军事头脑。

儒士伏生不解问道:“可敖仓并未建立,解决不了北地郡雪灾。”

第86章 朝堂博弈

儒生茅焦附和:“对啊,此时天寒,将士们又要去伐魏。待敖仓建成,灾民早成一掊枯骨。”

蒙愔知晓这俩人。

儒士伏生,在人均四五十岁的古代,居然活到一百岁。

始皇帝焚书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尚书》藏于壁中。

汉初时取出,为大汉培养不少学者。

其传书之功受到后代称赞,认为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从这点来讲,他算一代大家。

儒生茅焦,是历史上有名的“亢直之士”,敢说敢言,不畏生死劝谏秦王。

嫪毐与太后赵姬淫乱一事暴露,秦王车裂嫪毐,扑杀两弟,并把赵姬迁出咸阳。

许多大臣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有悖孝道,有损大秦形象。

先后谏言,惹秦王不满,愤怒道:“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

即便如此,仍有大量臣子先后死谏,秦王共杀了二十七人。

在这种情况下,茅焦仍头铁直言,说他应该迎回太后以尽孝道。

最终秦王迎回太后,复居甘泉宫。

人人都说,茅焦最大贡献是为秦王挣个好名声。

只有蒙愔心疼政哥,拥有那种母亲,还要不得不接回。

他只是不想看见赵姬,又有什么错。

可古代孝字大过天,就算为王,也要顾忌。

这些念头一闪而逝,看着茅焦,蒙愔声音微冷。

“茅博士别急,想要缓解北地郡灾情,还有别的方法。”

“其二,可从汉中郡、蜀郡等地调取粮食。通过增加粮食供应平衡市场,抑制飞快上涨的粮价。”

李斯追问道:“运输困难。”

蒙愔立马接话:“可修秦直道。”

嬴政坐直身体:“马路?”

蒙愔点头:“大王英明。”

俩人这话跟打哑谜似的,李斯不解:“何谓秦直道?”

蒙愔粗略解释。

说起来后世的高速路,还是政哥发明的。

历史记载,公元前212年,始皇帝为抵御匈奴侵扰,命蒙恬带数万人修建军事要道。

这条路南起咸阳淳化,北至内蒙古包头,全长700公里,是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李斯皱眉:“人不够,粮不够。”

远水解不了近渴,蒙家女所提之法,对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对解决北地郡雪灾,效果不明显。

“李廷尉别急。”

蒙愔一脸自信:“商君提出重农抑商,北地郡守可效仿之。颁布法令,禁止商人或地主囤积粮食,打击投机倒把行为,谁敢不从……”

“杀一儆百!”

伏生冷哼一声:“若他们表面听从,背地不服怎么办?”

蒙愔跟着冷哼:“还可实行价格管制,由咸阳直接发政令,制定粮食最高限价。当然,想要确切实施,需要严格的执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