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烬世扶苏:穿成公子扶苏心尖宠(82)+番外

作者:君怜意 阅读记录

田仲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想起前些日子被带走的乡学先生,想起那些因护书被投入大牢的读书人。拳头重重砸进龟裂的泥土,干涸的地面吸走了他的鲜血。

"他们不给活路啊......”田仲慢慢站起身,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去告诉你爹,今晚村口老槐树下见。”

——邯郸

铁匠铺里,炉火映红了王铁匠满是皱纹的脸。他盯着新出炉的剑胚,摇了摇头。剑身弯曲,刃口不平,这样的兵器上了战场,与送死无异。

"又废了一把。”他叹了口气,将剑胚丢进废料堆。自从祖传的《考工记》被焚,官府强令所有铁匠按模糊记忆打造兵器。前日边关退回来的伤兵说,这些剑一碰匈奴人的弯刀就断。

王铁匠的儿子王小二从门外冲进来,脸色煞白:“爹,不好了!城北的军营哗变了!说是发去的兵器全都断了,死了好多人!”

话音未落,街上传来一阵骚乱。几个满脸是血的士兵踹开铺门,为首的是一个独眼老兵,他一把揪住王铁匠的衣领:“老王!给我们打真家伙!那些狗官给的破烂害死了我三个兄弟!”

王铁匠望向郡守府方向,那里已经冒起了浓烟。他沉默地走到炉前,往里面多添了三斤炭。

"把门关上。”他对儿子说,"今晚不睡了。”

——岭南

番禺港,波斯商人哈桑正在甲板上暴跳如雷。他手中的羊皮海图被揉成一团,狠狠砸在跪着的水手头上。

"废物!都是废物!”他用波斯语咒骂着,"两艘船的货物!价值连城的丝绸和瓷器!就因为这张破图!”

通译战战兢兢地凑过来:“老爷,这不能怪他们......官府把真《禹贡》都烧了,现在市面上流传的海图都是赝品......”

哈桑的蓝眼睛里燃起怒火。他抽出腰间的弯刀,一刀劈碎了身旁的木箱。香料和碎木四溅,水手们噤若寒蝉。

"那我们就去咸阳讨个说法!”哈桑收起弯刀,声音低沉而危险,"准备船只,我们沿江北上。”

通译脸色大变:“可是老爷,没有通关文书......”

"文书?”哈桑冷笑一声,拍了拍腰间的刀,"这就是我的文书。”

第39章 焚书令(三)】

——分割线——

咸阳城的夜色如墨般浓稠,唯有中车府令赵高的府邸内,书房的雕花窗棂间还透出昏黄的灯火。

灯盏中的火焰不安地跳动着,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摇曳的暗影,将赵高那张阴鸷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他修长如竹的手指缓缓抚过紫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每一卷都系着象征十万火急的猩红丝带,在烛光下泛着血色的光泽。

"楚地叛乱,三百余众聚集汨罗江畔祭祀屈原,高唱《离骚》..."

"齐地儒生聚众讲学,非议朝政,妄言'焚书坑儒乃暴秦之证'..."

"燕地发现六国旧贵族暗中联络,蓟城酒肆夜半常有佩剑之士出入..."

赵高嘴角微微上扬,眼角细密的皱纹里藏着难以察觉的算计。

"焚书令成效显著啊..."他低沉的声音像是从地底传来,"这些六国遗民,果然按捺不住了..."

窗外传来更夫沙哑的梆子声,三更的铜锣在寂静的街巷间回荡。赵高起身踱至窗前,望着被乌云遮蔽的残月,宽大的玄色官袍在夜风中猎猎作响。”闹吧,闹得越大越好。”他对着虚空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不如此,民心怎么会乱?民心不乱..."他忽然低笑一声,袖中双手缓缓攥紧,"本官又怎会有机会?”

————

翌日

咸阳宫西侧的议政室中,嬴政背对着两位重臣,手指轻轻抚过墙上悬挂的七国舆图。

李斯与冯去疾垂手而立,室内只听得见铜漏滴答的水声。

"这里没有外人,说说吧。”嬴政的声音在密闭的空间里显得格外低沉,"焚书令施行以来,各地反应如何?”

冯去疾上前半步,宽大的衣袖微微颤抖:“陛下,老臣不得不据实以报。齐地儒生聚众于稷下学宫旧址哭庙,楚南有百姓夜祭屈原,燕赵之地更是..."

"更是如何?”嬴政突然转身,玄色深衣在烛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

"更有六国遗老在丧仪上诵读《春秋》。”冯去疾跪伏于地,"扶苏公子先前所虑,如今一一应验。百姓怨声载道,都说...说大秦苦民久矣。老臣斗胆,请陛下三思,或许...或许可以暂缓执行,以安抚民心?”

李斯闻言,立即上前反驳:“冯相此言大谬!焚书之策乃立国之本,正可绝'以古非今'之祸根。唯此一举,方能'黜百家而定一尊',使万民唯知秦律,不闻异端。岂可因区区蚁聚之乱而废社稷大计?”他转向嬴政,恭敬行礼后道:“陛下圣明,此乃必经之痛。百家争鸣则民心散,法令一统则国家强。商君曰:'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