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烬世扶苏:穿成公子扶苏心尖宠(53)+番外

作者:君怜意 阅读记录

林乐悠拢了拢衣襟,在他身侧坐下:“公子是在思虑明日阳城之事?”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二人忽明忽暗的面容。林乐悠望着跳动的火焰,想起史书中"天下苦秦久矣"的记载。眼前这些流民,或许就是日后揭竿而起的火种,但她不能说,只能将这份忧虑深埋心底。

扶苏将令牌递来,青铜冰冷的触感让林乐悠指尖一颤。借着火光,她看清上面"御史丞印"四个小篆。

"这是几年离开咸阳前丞相李斯所赠,必要时可调动地方官吏。”扶苏低声道,"孤的身份不宜随便暴露,这令牌明日或有用处。”

李斯!这个名字如惊雷炸响在林乐悠心头。那个在历史上与赵高合谋的丞相,竟与扶苏有私交?她强抑震惊,状若寻常地问道:“公子与李丞相相熟?”

"他是孤的授业恩师。”扶苏的回答让林乐悠呼吸一滞。这层关系,史书从未提及!

"虽近年政见相左,但他始终记挂孤的安危。”

林乐悠指节发白,脑海中飞速梳理着历史线索。若李斯真是扶苏老师,那沙丘之变的真相恐怕远比史书记载复杂。她必须更加谨言慎行,任何关于未来的暗示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变故。

"公子,"她斟酌着词句,"若查明赵严罪证,而其背后之人权势滔天,又当如何?”

"依法严惩。”扶苏声音如金石相击,"无论牵涉何人。”

月光如水,林乐悠凝视着扶苏棱角分明的侧颜,忽然理解了为何史载那么多贤士愿为这位公子效死。她轻声道:“乐悠愿竭尽所能,助公子查明此事。”

扶苏转眸看她,凌厉的目光瞬间柔和:“孤知道。”

"夜深了,乐悠回去歇息吧。”

林乐悠颔首浅笑,起身时裙裾扫过草地,带起几星微露。

篝火将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帐篷上交织成一幅静谧的剪影。

第23章 阳城县廷,扶苏公堂对峙】

第二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一行人便整装向阳城进发。初春的晨风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吹得路旁的枯草簌簌作响。

待到日映时分,距离城门约莫三里处,扶苏命众人停下更衣。他换上一袭褐色深衣,腰间系着素色布带,俨然一副寻常商贾打扮。林乐悠也换了身素色衣裙,只袖口绣着几朵淡雅的梅花。二人打算扮做商贾夫妻,带着十几名扮作伙计的亲卫入城查探,其余亲卫则暗藏在城外,等待指令。

"进城后要唤孤东家,多看少说,尤其注意官仓和县廷附近的情况。”扶苏对阿粟和孟姑交代,阿粟和孟姑对视一眼,郑重地点头应下。

待二人应下后,扶苏转向林乐悠。晨光映照下,少女白皙的面庞泛着淡淡的红晕。

扶苏略一迟疑,轻声道:“此番以商贾身份入城,委屈乐悠与孤扮作夫妻。入城后我便是商人李东晋,乐悠可唤我东晋,或是..."他的声音顿了顿,耳尖微微发烫,"或是夫君。”

林乐悠闻言只觉得心口像揣了只小鹿,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她垂下眼帘,纤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浅浅的阴影,声若蚊呐:“妾身知道了,夫君。”

这声"夫君"叫得又轻又软,却像一滴蜜糖落入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扶苏喉结微动,明明春寒未消,却觉一股燥热自心底涌起。他轻咳一声掩饰:“那我便唤乐悠'悠悠'可好?”

林乐悠抬眼看他,眸中闪过一丝狡黠。她故意拖长了音调,娇声道:“妾身一切都听夫君的~"尾音微微上扬,像羽毛般轻轻挠在人心上。

扶苏顿时耳根通红,连脖颈都染上一层薄红。他强自镇定地别过脸去,却掩不住唇角微微扬起的弧度。

一旁的阿粟听得浑身一激灵,搓着胳膊赶紧快走几步拉开距离。孟姑低着头抿嘴偷笑,眼角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众人换好衣服马车缓缓前行,不多时,阳城斑驳的城墙便映入眼帘。青灰色的墙砖上爬满枯藤,城门处的朱漆早已剥落,露出朽木的本色,与扶苏记忆中的繁华商埠判若两地。

扶苏修长的手指轻轻挑开车帘,眉心渐渐蹙起。

城门外三三两两的守卫歪靠在墙根下晒太阳,进出百姓衣衫褴褛,有几个孩童赤着脚在泥地里翻找着什么。

更远处,本该泛着新绿的田野竟是一片荒芜,几株枯黄的野草在风中瑟瑟发抖。

"春耕时节..."扶苏的声音沉了下来,"春耕时节,城外田间竟无一人劳作。”

林乐悠凑近窗边,鼻尖几乎碰到他挑着帘子的手。

她看见几个佝偻着背的老妇正在城墙根挖野菜,干枯的手指在冻土里艰难地刨着,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看来百姓逃亡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