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烬世扶苏:穿成公子扶苏心尖宠(40)+番外

作者:君怜意 阅读记录

注意到阿粟怀里的红枣,"又去伙房偷吃了?”

阿粟笑嘻嘻地点点头,随即想起正事,眼睛亮晶晶地说:“乐悠姐姐,今天过年,阿粟想吃你上次做的豆腐花了,姐姐再给阿粟做点好不好?伙房的老张叔说今天豆子管够呢!”

见阿粟这副馋样,林乐悠回头冲着帐内喊道:“孟姑,阿粟想吃豆腐花了,我们去伙房看看,带着军士们多做一点,今夜让全营都尝尝。”

孟姑闻声出来,手里还拿着件枣红色的披风:“姑娘先把这披风披上,外头风大。”

她细心地为林乐悠系好披风:“好了,姑娘。咱走吧!”

三人来到伙房时,里面正忙得热火朝天。大铁锅里炖着羊肉,案板上堆着待切的青菜,几个军士正合力抬着一头刚宰好的肥猪。炊烟袅袅中,到处都是刀剁在菜板上的"咚咚"声。

"这可真是......”林乐悠看着拥挤的伙房犯了难,转头对阿粟说,"你去问问王管事,看能不能腾口大锅出来,顺便再找些帮忙人手。孟姑,咱们先去找些干净的纱布来滤豆浆。”

待阿粟找来几个帮忙的军士,林乐悠便挽起袖子,手把手教他们磨豆子。

雪白的豆浆顺着石磨缓缓流出,阿粟好奇地凑近闻了闻:“好香啊!比直接煮的豆子香多了!阿粟想这一口好久了。”

"小馋猫,还没好呢。”林乐悠笑着点点他的额头。指挥军士们将滤好的豆浆倒入大锅,小心地控制着火候。豆香渐渐弥漫开来,引得不少路过的军士驻足张望。

一顿忙碌下来,天色也渐暗,操练场上早已张灯结彩。

点将台被精心布置成主座,铺着朱红色的锦缎,四周悬挂着青铜宫灯。

下方整齐排列的案几上,青铜食器里盛着炙烤的养肉、清蒸的河鱼,各色时令菜肴散发着诱人香气。

林乐悠原本与孟姑、阿粟坐在下首,扶苏来到后下来将她唤到身侧。

扶苏一袭玄色深衣,执起鎏金酒樽,起身环视台下众将士,目光扫过每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庞朗声道:“诸位将士,这一年来,你们在这朔风凛冽的边关,以血肉之躯筑起大秦的屏障。今夜除夕,孤代大秦万千百姓,敬诸位一杯。愿来年长城巍峨,烽燧不举;愿春风早度玉门,让诸位都能与家人团聚。”

场中将士齐齐起身,甲胄碰撞之声铿锵有力:“愿为大秦效死!”

祝词完毕,宴席正式开始。一位副将指着案上从未见过的豆花问道:“这是何物?从未见过,却如此美味。”

阿粟立刻站起来,挺起胸膛大声道:“这是乐悠姐姐用大豆做的!我帮忙磨的豆子!”他骄傲的模样引得众人一阵笑声。

“大豆竟能制成如此美味?”有人惊叹。

“林姑娘当真是巧手慧心!”另一人赞道。

“多谢林姑娘,让我们也能尝到这稀罕吃食!”赞叹之声此起彼伏。

此起彼伏的称赞声中,林乐悠微微低头,脸颊泛红。

扶苏在案几下轻轻握住林乐悠的手,低声道:“孤也替众将士谢谢乐悠。”

林乐悠急忙想抽回,反被握的更紧,抿唇一笑,不再挣扎,也悄悄回握了一下。

吃过饭,军营外的空地上,戍边将士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每人手中皆捧着一盏素白的天灯。

晚风轻拂,灯面上的字迹若隐若现。

扶苏手持一盏天灯,缓步走到林乐悠身边,递给她道:“这是每年除夕夜在外戍边将士的习俗。”

"将士们戍守边关,经年不归,思念家乡亲眷,唯有借此灯遥寄相思。传说此灯可上达天听,下慰亲心。乐悠若有心愿,不妨也写下试试。”

"那乐悠试试。”林乐悠接过天灯,展颜一笑,捧着天灯跑到僻静处,取过笔墨开始思考心愿。

阿粟见状,蹑手蹑脚凑上前去,被林乐悠发现,反手推开。

"休想偷看!”她嗔怪地瞪了阿粟一眼,背过身去认真书写。

林乐悠提笔写完,轻轻吹干墨迹,将天灯小心拢在怀中。

她回到扶苏身旁,正欲请他帮忙点灯,却见他手中也执着一盏素白的天灯,灯面上墨痕未干。

"公子许的什么愿?”她忍不住好奇问道。

扶苏不语,只是含笑将天灯递到她面前。林乐悠凑近细看,只见灯面上清隽的字迹写着:“愿乐悠所愿皆如愿。”

林乐悠看完扶苏的心愿,唇角不自觉扬起一抹浅笑。

扶苏望着她怀中的天灯,温声问道:“乐悠看了孤的,不知能否看看乐悠的?”

林乐悠闻言却将天灯往怀中收了收,摇头笑道:“乐悠许的愿望太多,就不给公子见笑了。”

扶苏见状不追问,用火折子将林乐悠的天灯仔细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