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烬世扶苏:穿成公子扶苏心尖宠(195)+番外

作者:君怜意 阅读记录

接着,她话锋再转,直指群臣最核心的担忧,声音沉稳有力:“然,诸位大人所虑,无非国祚传承,社稷安稳。陛下与本宫正值盛年,子嗣之事,何须忧虑?”

林乐悠轻轻抚上自己尚不显怀的小腹,姿态自然而充满力量感。这动作,无声地强化了她作为未来储君生母的承诺与底气,:“本宫在此,亦可向诸位大人、向大秦万千子民立誓:本宫必为大秦诞下皇储,以承国祚!”

见群臣神色虽仍有不甘,但气势已不如之前激烈,林乐悠唇角微扬,露出一抹从容而自信的笑意,抛出了足以转移矛盾、甚至令他们心动的筹码:“况且,诸位大人,陛下励精图治,志在开创前所未有之盛世。本宫既为陛下之妻,大秦之后,自当与陛下同心同德,共担此任。陛下革新政事于朝堂,本宫亦愿尽绵薄之力于民生、于文教。”

林乐悠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循循善诱的意味,目光扫过殿中掌管农事、工事的官员道:“譬如农耕,乃国之根本。本宫观现有农具,尚有改良之余地。若能设计更省力、更高效之犁具、耧车,开掘更利灌溉之水渠沟洫,必能令田亩增产,仓廪充盈,百姓富足。此等利国利民之器,本宫已有腹稿,待与少府工匠商议,即可着手。”

此言一出,负责农事的治粟内史等官员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增产,富足,这是实打实的功绩!

林乐悠并未停顿,目光又转向掌管文书典籍、饱受竹简木牍笨重之苦的御史大夫王绾及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抛出了更具诱惑力的炸弹:“再如文牍。朝廷诏令、律法条文、史册典籍,皆赖竹简、木牍。然竹木沉重,刻写不易,存储搬运更是耗费巨大。帛书虽轻便,然价值不菲,非寻常官吏、学子所能用。长此以往,政令通达受阻,学问传播维艰。”

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笃定与展望:“本宫知晓一法,或可造出一种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之物,用以书写,替代竹木丝帛。此物若成,必将惠及天下官吏学子,令政令通达无碍,学问薪火相传。此物,本宫称之为——‘纸’。”

“纸?!”

这个闻所未闻的新词,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殿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尤其是掌管文书档案、饱受简牍之苦的官员,以及以传播学问为己任的博士官们,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充满渴望的光芒!

轻薄?价廉?可替代竹木丝帛?若真能实现,这简直是颠覆性的创举!其意义,甚至远超后宫多几个夫人!

利诱!这是赤裸裸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的利诱!

方才还激烈反对的群臣,此刻陷入了巨大的挣扎与权衡之中。陛下独宠王后,说到底是皇帝的家事私情,他们再反对,也改变不了扶苏的决心,反而可能触怒龙颜,招致祸端。

而林乐悠腹中已有嫡嗣,加上林乐悠的承诺,传承无忧。但林乐悠所说的改良农具、兴修水利、尤其是那神奇的“纸”……这才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能彪炳史册、惠及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巨大功绩与利益!

一边是触怒帝王、可能毫无所得甚至引火烧身的风险;另一边则是顺应帝意,不仅能保全自身,还能获得改良农具、水利带来的政绩,更能成为那划时代的“纸”的推行者与受益者,名垂青史……这笔账,怎么算都一目了然!

大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奇异的沉默。只有雪花从敞开的殿门外无声飘入。

冯去疾老成持重,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深深看了一眼御阶之上并肩而立的帝后,又看了看林乐悠那沉稳自信的姿态,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撩袍跪倒,声音沉稳了许多:“陛下圣明,王后贤德!王后心系农桑文教,欲行利国利民之举,实乃大秦之福!陛下与王后鹣鲽情深,共育嫡嗣,亦是社稷之幸!老臣……附议!”

冯去疾巧妙地避开了“废后宫”这个敏感词,只强调了林乐悠作为王后的贤德和对国事的贡献,并肯定了嫡嗣的重要性。

王绾脸色变幻,最终也长叹一声,叩首道:“陛下心意已决,王后亦明示心志……臣……无异议。唯愿王后玉体安康,早日诞下皇储!”

有几个大臣还想说什么,但看到蒙冯去疾、王绾都已表态,再看看扶苏那依旧冰冷、按在剑柄上的手,以及林乐悠那平静却仿佛洞悉一切的目光,终究是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与妥协。罢了……为了那“纸”,为了可能的政绩,也为了不触怒皇帝……他们最终也缓缓叩首,声音参差不齐,带着不甘,却也认清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