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烬世扶苏:穿成公子扶苏心尖宠(161)+番外

作者:君怜意 阅读记录

扶苏趁势联合蒙恬,以军方名义颁布《告天下书》,条分缕析地揭露胡亥继位的诸多疑点——诏书无御史监印、无尚书台存档,更无先帝亲笔手谕,其得位之不正,昭然若揭。

此文一出,天下哗然,许多原本摇摆的郡县官吏开始暗中向扶苏靠拢。

与此同时,扶苏在控制区内推行军功授田之策,将无主之地分予流民、降卒,甚至赦免交战投降的骊山刑徒,编入行伍。

此举既安顿了民心,又迅速扩充了兵力,使得扶苏麾下军队日益壮大。

待时机成熟,蒙恬亲率大军突袭敖仓,一举切断李斯后勤命脉。

李斯临时拼凑的军队本就军心不稳,粮道一断,更是士气崩溃,逃兵四起。为稳军心,竟以酷刑镇压,动辄斩杀士卒,却使得军中怨声载道,人心愈发离散。

而胡亥登基不过两月,敖仓失守,粮道断绝,府库日空。

为筹措军资与扶苏对抗,胡亥听信赵高等人谗言,悍然下诏赋税翻倍,更遣虎狼之吏四处强征民粮。

诏令所至,如蝗过境,百姓家中最后一斛存粮亦被搜刮殆尽。

朝堂之上,胡亥更将横征暴敛最甚者称为"能吏",赐金封爵。致各郡县官员竞相效仿,为求晋升不择手段。

关中道上,饿殍载道,倒毙路旁的尸骸竟相枕藉,连乌鸦都啄食不及。

有老妪抱着孙儿枯骨仰天哀嚎:“暴纣酒池肉林,犹不及今之酷也!”

更令人发指的是,为镇压民间暗涌的扶苏支持者,胡亥竟以杀人多寡论忠奸。凡举报"逆民"者重赏,官吏们为表忠心,纷纷罗织罪名。

咸阳市口每日都有数十人被腰斩弃市,血色浸透了夯土刑台。

某县令一日斩首三百,胡亥闻之大喜,亲赐丹书铁券。自此秦吏皆以屠戮为荣,甚至有郡守夸耀辖内"夜不闻婴啼"——只因幼儿多随父母枉死刀下。

渭水呜咽着流过咸阳,河水混着血沫泛起诡异的暗红色。

昔日商君徙木立信之地,如今只剩累累白骨在夕阳下泛着磷光。

第99章 胡亥暴政,民间起义】

咸阳宫

朱红的帷帐如血浪翻涌,将先帝丧期的素白尽数淹没。金丝楠木的殿柱上缠满赤绫,鎏金宫灯映得殿内亮如白昼,西域进贡的瑞兽香炉吞吐着奢靡的龙涎香雾。

赵高躬身趋前,玄色官袍上的蟠螭纹在灯下泛着幽光:“陛下初登大宝,正该彰天子之威。那些晦气物件,早该撤换了。”

他指尖掠过新换的珊瑚屏风,那上面精雕着百兽朝麟的图样——只是麒麟的眼睛,竟被他命工匠改成了胡亥的相貌。

胡亥斜倚在龙榻上,玄色冕服大敞,露出苍白的胸膛。他一把拽过身旁颤抖的宫女,酒气混着脂粉味喷在少女脸上:“先帝日日批阅百二十斤竹简,到头来不过五十而崩..."

鎏金酒樽在他手中摇晃,泼洒的琼浆在织锦地毯上洇出暗痕,"朕偏要反其道而行!所谓贤主..."他突然掐住宫女下巴,狞笑道:“就该肆意极欲!”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李斯疾步而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得僵在原地——烛台倾倒,编钟乱鸣,十几个半裸的舞姬正缠绕在蟠龙金柱旁。

御案上堆着吃剩的猩猩唇、豹胎羹,象牙箸插在一具幼鹿的残骸上,鹿眼还凝固着惊恐。

胡亥醉眼惺忪地望过来,镶着夜明珠的冠冕歪到一边:“丞相...来得正好..."

他踢开脚边的宫女,"陪朕...看新排的《霓裳》..."话音未落,喉咙里突然涌出混着肉糜的酒沫,喷在御史新呈上的《赋税新策》竹简上。

"陛下!”李斯额角青筋隐现,"扶苏据守函谷天险,敖仓粮道已断月余。当此之际,理应轻徭薄赋以安民心——”

"丞相莫非老眼昏花了?”胡亥醉醺醺地支起身子,冕旒珠串哗啦作响。他随手抓起案上染血的竹简,"朕昨日刚颁的诏书没看见?诛逆民千者封侯!”

胡亥起身讲颠内嵌宝漆盒踹翻,惊得乐师们瑟缩成一团,"你瞧,邯郸郡守多忠心,天没亮就送来三百颗..."

“哗啦”一声,漆盒翻倒,七八颗头颅裹着血污滚到李斯蟒纹官靴前。最前那颗竟是个总角孩童,圆睁的眼里还凝着惊恐,李斯胃里一阵翻涌。

"敖仓丢了就征别处的粮!大秦疆土万里,难道都姓了扶苏?”胡亥突然扑到李斯面前,混着酒臭的吐息喷在李斯脸上,"他扶苏扩军五万,你不会扩十万?二十万?”

李斯银须剧烈颤抖,正要斥责胡亥,赵高突然阴笑道:“丞相三番五次阻挠圣意,莫非觉得今上...不如先帝会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