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烬世扶苏:穿成公子扶苏心尖宠(114)+番外

作者:君怜意 阅读记录

卢生转身面红耳赤道:“荒谬!圣女不通丹道玄机,怎知铅汞化合之妙?本官纵有千张嘴,也难与你这等外行分解!”

殿中剑拔弩张之际,嬴政忽然抬眸:“李卿。”这一声不轻不重的呼唤,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太医令李醯。

李醯缓步上前,朝嬴政恭敬一礼:“陛下容禀。圣女所言汞毒,确有其事。然..."他忽然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药毒相畏,制得其宜'。譬如附子大毒,经炮制却成回阳救逆的要药。这丹药中铅汞虽有小毒,却已配伍灵芝、人参等贵重药材化解。《神农本草经》有云:'君臣佐使,相畏相杀'。臣查验丹药时,发现其中特意加入了朱砂、雄黄等矿物,正是为了以毒攻毒,使铅汞之性趋于平和。”

顿了顿李醯继续道:“太医署秘藏《金石药性解》,其中有载:'铅汞得硫则伏,遇金则安'。丹药中含金,想来应是卢宫令在炼丹时加入了金箔,镇伏铅汞毒性。且丹药经三昧真火炼制,铅汞之毒早已转化。就如酿酒一般,五谷本无醉人之性,经发酵方成佳酿。”

林乐悠突然打断:“既然李医令称毒性已解,那炉灰中的点点水银残留又作何解释?”

李醯不慌不忙从药箱取出一块青玉:“真汞遇热则散,岂能存于炉灰?”他将青玉在炉灰上一刮,顿时泛起银光,"这些银点实为铅汞化合时产生的'龙鳞晶',《黄帝内经》称其'外刚内柔,可安五脏'。”他突然转向田泽,语带深意:“圣女不通医理,错认也无妨。但田医令行医数十载,怎能认错呢!这好比将硝石误作砒霜——形似而质异啊。”

田泽闻言浑身一颤,慌忙跪伏,额头紧贴地砖:“陛下,老臣......”话语戛然而止。李醯所言确实句句在理,而自己亲手查验的丹药也确实无毒。田泽佝偻的背脊剧烈颤抖着,终是沉默地垂下头。

林乐悠朱唇轻启,正欲再辩,扶苏突然轻扯她的衣袖。她侧目望去,只见扶苏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眼中满是恳切与警示。

嬴政的目光在几人之间巡梭,最终落在白发苍苍的田泽身上:“田泽。”

"老臣在!”田泽应道。

"朕念你侍药四十余载,准你告老还乡之请。”帝王的声音忽然转冷,"但今日之事若有一字泄于外人,夷三族。”

"至于圣女,"嬴政指尖轻敲案几,"罚俸半年,今后不得插手灵台署事务。”

"老臣...叩谢天恩!”田泽重重叩首,浑浊的泪滴砸在地砖上。

林乐悠死死咬住下唇,直到扶苏再次轻拽衣袖,才惊觉唇间已漫开铁锈味。她僵硬地行礼道:“臣...领旨。”

"退下吧。”嬴政疲惫地闭目,抬手挥退众人。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林乐悠与扶苏并肩步出御书房,炽热的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浓缩在脚下。扶苏的玄色锦袍在强光下泛着暗芒,与林乐悠月白罗裙上银线刺绣交相辉映,刺得人睁不开眼。

不远处的高台之上,赵高倚栏而立。正午的骄阳将他的官袍照得发烫,却驱不散他周身阴冷的气息。他眯着细长的眼睛,看着两人的背影,阴恻恻的笑道:“圣女啊圣女,本官还真的谢谢你帮了我一个大忙........”

第63章 父子嫌隙】

经过御书房丹药一事后,扶苏与嬴政这对天家父子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

朝堂之上,每每议政,扶苏总要据理力争,他那份儒家熏陶出的耿直谏言,常常将嬴政气得龙颜大怒。

"父皇!”这日议及徭役赋税之事,扶苏又挺身而出,广袖一振,"如此大兴土木,加重赋税,百姓何以堪负……”

"竖子!”嬴政拍案而起,冕旒上的玉珠簌簌作响,"你懂什么治国之道!”

殿中群臣噤若寒蝉,只听得青铜鹤灯里的灯芯哔剥作响。这样的场景,这月余以来已不知上演了多少回。

……

时光如渭水东流,转眼盛夏的酷暑已被秋风稀释。

扶苏寝殿前的梧桐开始泛黄,每当夜风掠过,便有枯叶打着旋儿坠落。那簌簌的落叶声,像极了这对父子日渐疏远的关系。

崇安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扶苏凝重的侧脸。他静坐案前,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竹简,久久不发一言。

"苏苏,"乐悠轻叹一声,将一盏温热的茶推到他手边,"乐悠知你忧心,但今日朝上其实可以再委婉些进谏的。”

扶苏抬眸,眼底闪过一丝痛色:“乐悠,你也听到了。李相提议加收秋税以充军需,可今年邯郸大旱,南郡洪涝,百姓已是苦不堪言。孤只是提议对受灾郡县酌情减免赋税,可父皇他......”他的声音突然哽住,喉结滚动了一下,"他宁可独听李相之言,也不愿采纳孤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