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微微一笑:“冯老御史性子耿直,不还不了解你,自是针对你。不过..."他顿了顿,"圣女之位既立,日后这类议论恐怕不会少。”
林乐悠目光沉静:“无妨。既受此职,自当担此责。”她抬手轻抚发间的青玉笄,展颜一笑:“现在,乐悠只想快些换下这身朝服。”
扶苏不禁失笑:“那便快些走吧!”
二人身影渐行渐远,身后大殿内的议论声犹在宫墙间回荡。
————
册封仪式后,林乐悠的册封诏书经御史大夫亲笔誊抄,加盖玉玺印信,由驿骑快马传至三十六郡。各地郡守皆命人将绢帛诏书张贴于城门,引得百姓争相围观。
识字的儒生高声诵读,不识字的农人踮脚张望,林乐悠受封圣女的消息如野火般燎原天下,各地街头,贩夫走卒皆在议论此事。
那蒸汽车驾取代劳役的奇谈,更被归乡民夫添油加醋地传扬开来。
"那铁兽不吃不喝,却能拉动千斤重物!”曾在九原郡服役的张老三比划着,"林圣女只轻轻一抚,机关便自行运转,不是仙法是什么?”一旁听者无不咂舌,更有老者当场跪拜东方,口称"天佑大秦"。
咸阳城中"清茗轩"茶馆近日座无虚席,说书人将惊堂木一拍,便道:“且说那林圣女降世当日,紫气东来三千里..."新编的《圣女传》里,林乐悠幼时便能点石成金,梦中得太上老君亲授《天工开物》。
茶客们听得入神,连茶汤凉了都浑然不觉,掌柜的乐得又添了五张榆木案几。
这番热闹景象,倒让月前那桩"陨石案"渐渐无人提及。
当初那颗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怪石旁,被株连的百余户人家,如今已少有人议论。偶有儒生想争辩几句,立刻就被邻座打断:“休提那些晦气事!且听先生说圣女如何造出会飞的木鸢..."
第57章 兰池宫初任】
林乐悠回椒房换好轻便的宫令常服后,带着孟姑和阿蛮往兰池宫行去。
才至宫门,便见兰池宫掌侍梁熊早已在朱漆宫门外恭候多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宫人一见林乐悠的身影,立即快步上前,躬身行礼道:“林宫令,老奴乃兰池宫掌侍梁熊,特在此恭候,请您随我来。”
"有劳梁掌侍了。”林乐悠微微颔首道。
梁熊在前躬身引路,穿过前殿小广场时,那面观天铜镜依然矗立在汉白玉圆台上,镜面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金光,仿佛要将九天之上的景象尽数收入镜中。
绕过铜镜,眼前豁然开朗——引渭水而成的人工湖泊‘兰池’碧波荡漾,池中三座小岛错落有致,正是象征东海仙山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池畔兰草丛生,微风过处,幽香阵阵。
沿着曲折的水榭回廊前行,兰池宫的主体建筑群渐渐映入眼帘。三座官署呈品字形分布,灵台署、天工署、尚方署各司其职,其间以精巧的复道相连。寝殿与宴殿掩映在绿树红墙之间,飞檐翘角若隐若现。
"林宫令,到了。”梁雄侧身让开,伸手指引。
顺着掌侍梁熊所引方向看去,眼前是一座台基约高三丈的高台,台上并立着两座楼阁。前阁略低,后阁高耸,彩绘的梁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檐下的瓦当雕刻着精美的兽面纹。
梁熊指着台上两座高低错落的楼阁介绍道:“前面这座是兰台,乃兰池宫办公之所;后面那座高阁是占星台。兰台右侧是尚方署,左侧是天工署,望仙台后方则是灵台署。不知宫令可想先登兰台一观?”
"正有此意。”林乐悠轻声道。
拾级而上,九级青玉台阶在脚下依次展开,每级台阶都雕刻着精美的螭纹云气图案。
登上最后一级台阶时,兰台的飞檐斗拱赫然映入眼帘——那反宇飞檐如大鹏展翅,檐下青铜风铎随风轻响,其声清越,恍若仙乐。十二根朱漆廊柱巍然耸立,柱身上篆刻的《仙真人诗》字迹苍劲有力。
步入阁内,仰首可见穹顶绘制的二十八宿星图,夜明珠镶嵌的星辰在幽暗中熠熠生辉。
正中央悬着的一方水苍玉璧缓缓旋转,倾泻而下的清光将整个厅堂映照得如梦似幻。地面铺就的五色玄石拼成九州山河的图案,十二尊金人像分立两侧,掌中托着的灵芝灯盏散发着幽幽青光。
正厅中央的黑檀木案几上,银丝镶嵌的纹路如星河蜿蜒。博山炉中升起的青烟在空中变幻出种种奇异的形状,时而如仙山耸立,时而似蛟龙腾空。
"林宫令,此乃特为您准备的官桯,选用终南山百年紫檀所制,案面镶嵌银丝云纹,四足雕以玄鸟展翅之态。”梁熊躬身指向那方宽大的桯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