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三国之我是汉献帝的姐姐(9)+番外

作者:金夕 阅读记录

想到这里,刘辩有些慌神了,急道:“你……你敢说出去,我让母后毒死你!”

刘夕嘲讽的看着刘辩,冷冷道:“你们大可以来试试!”

这边的闹剧还没有结束,那边皇子太傅蔡邕已经走了进来。汉朝崇尚尊师重道,蔡邕作为汉灵帝曾经的老师,如今又是皇子太傅,地位极高。众人见他来了立马乖乖的回了自己的座位。就是刘辩也被袁绍搀扶着坐到了座位上。

蔡邕看了一眼两边脸颊都肿起来的刘辩,微微皱了皱眉,却终究没说什么,只是如往常一般打开书籍就准备上课。

刘辩恨恨的望了安静坐在那里的刘夕一眼,给袁绍使了个眼色,袁绍会意,站起来向着蔡邕作了一揖:“学生有一事禀告老师。”

蔡邕缓缓抬起双眸,声音平淡的回道:“何事?”

袁绍扫了不远处的刘夕一眼,躬身道:“学生听闻大皇子殿下虽已十一岁,却并未开蒙,若跟着我们一起上课,只怕跟不上我们的进度。”

刘夕眉毛微挑,看着一脸得意的刘辩,这是打算把自己赶出太学啊!

“是啊,皇兄,你平日里贪玩,一直在皇祖母寝宫里养着,十一岁了还未开蒙。跟不上我们的进度的,不如你还是回自己寝殿,让父皇给你请个先生单独授课的好。免的跟着我们每日里什么都听不懂,耽误了学业。”刘辩这回学聪明了,在蔡邕面前表现的十分兄友弟恭,对刘夕一脸的关心。

刘夕脸上不见喜怒,起身对着蔡邕躬身作揖,开口道:“学生见过老师。学生虽未请先生,却由皇祖母与父皇亲自启蒙。并非一无所知。”

蔡邕冷冷的看着下面的闹剧,从他看到刘辩肿着的双颊起就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不想过问。

今日早朝,他以帝师的身份弹劾十常侍,却被汉灵帝罢官去职。今日来太学授课也是最后一次了,明日他就会被赶出洛阳城。

蔡邕不到四十岁已经是海内闻名的大儒,被召入宫中为汉灵帝授课。汉灵帝有了皇子后,自己又被任命为皇子太傅,可以说先后为两代皇帝的帝师。身份何其尊贵。

他心伤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学生汉灵帝昏庸无道,宠信宦官,认宦官为阿父阿母,出言劝阻。不想却落了一个罢官去职,赶出洛阳的结局。心中寒凉,如今对这刘家子弟没有半点好感。

“既然你已开蒙,那背一段论语给我听听。”蔡邕冷冷的看着俊美无匹的少年刘夕,心中寒意更甚。汉灵帝年轻时也长的俊朗不凡,那时候蔡邕极喜汉灵帝,觉得这个学生样貌不凡,必有大才。可谁能想到他这样不凡的样貌却只知沉迷酒色,昏庸无道。而刘夕这位大皇子,相貌更甚汉灵帝年轻时数倍,说不定昏庸更甚汉灵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刘夕听罢,朗声开始背诵论语。刘夕在穿越前虽说是特种兵,但那是因为她的爷爷当年是解放军的高级军官,对解放军有特殊的感情,这才强迫她去上了军校。其实无论是爷爷还是奶奶都出自书香世家,她从小受爷爷奶奶熏陶,琴棋书画,四书五经都有涉猎,背个论语,根本不是事儿。

蔡邕见刘夕竟然十分流利的背完了整部论语,心中惊诧莫名,不由回忆起年轻时的汉灵帝也是聪慧异常,一教就会。却不曾想自己引以为傲的学生竟然下令自己罢官去职,驱逐出洛阳。

心中一时悲愤,不由自主的发泄在了刘夕身上:“大皇子能背下来整篇论语,可能懂得圣人之言的意思?”

“略知一二。”刘夕躬身答道

“哦?”蔡邕冷笑一声,对着刘夕嘲讽道:“圣人言,立嫡立长。不知大殿下怎么看待此言,又觉得到底是该立嫡还是立长?”

蔡邕的话一出口,整个大殿里都安静了下来。立嫡立长这岂是他们可以随便讨论的?蔡邕这纯粹是在刁难刘夕了。

其实话一出口蔡邕也有点后悔了,刚才他心中怨愤,想出口恶气,却没想到说出了这样的话。正想说句什么补救一下,刘夕的话已出口。

“学生觉得立嫡还是立长这一问题要结合当朝的实际情况来下定论,比如如今,学生以为应当立嫡。”

刘夕的话一开口蔡邕就愣了,这大皇子竟然如此干脆的放弃了皇位?

刘夕对于蔡邕的反应早在预料之中,面无表情道:“不知先生如何看待这天下大势?”

蔡邕微微一愣,没想到年仅十一岁的刘夕会有此一问,忍不住反问道:“大殿下有何看法?”

刘夕故意表现出一丝沉痛,哀声道:“如今汉室倾颓,自黄巾之乱,汉室威严已失。为了尽快的平定黄巾之乱,军权已经由中央下放到了地方。那些有野心的将领和官员都借由这次平乱在地方割据。俨然成了一方诸侯。如今,各路诸侯拥兵自重,中央却没有任何兵权。若是有朝一日,诸侯造反,只怕又是一场七国之乱。汉室已是如此,实在不宜内乱。学生愿推举皇弟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