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闻言吓了一跳,本以为刘夕欣赏自己,定然会劝降自己,没想到刘夕一句话不说就把自己打进了天牢。
看到周瑜不可思议的眼神,刘夕冷哼了一声:“公瑾。你的才华本王的确欣赏,但若不能为本王所用,那留着不如杀了。至于把你打入天牢,是让你反省反省做了什么触犯本王底线的事儿,以后做事儿也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下周瑜悟了。感情是他把主意打到人家公主殿下的心肝宝贝身上,惹怒了公主殿下。这是要给他个教训,让他知道郭嘉是底线,无论是谁,打郭嘉的下场都不会有好下场。
周瑜被送走之前深深的看了郭嘉一眼,眼神中包括了很多复杂的情绪。
周瑜被关起来以后史阿迅速把周瑜带来的人都处理了,这种死士刺客之流的一般是不会归降的,与其劝降不如直接杀了,这还省事儿一点。
于是,周瑜被抓,鲁肃归降的消息传回了孙策的耳朵里。孙策大怒,当下就要发兵去救周瑜,若不是临走之前被孙坚绑起来打了一顿,这时候说不定已经兵临城下了。
“你个蠢货!你发兵攻打天子,是要造反吗?不等你打进去,那些诸侯们就群起攻之,先把咱们灭了。现在这天下还是大汉朝的天下,你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背上一个造反叛逆的罪名吗?”孙坚一边鞭打孙策,一边大骂。
孙策被老父亲打了一顿,也清醒了过来,知道自己不该冲动,发兵攻打天子。可是周瑜是自己兄弟,周瑜是为了帮自己才被抓的。让他放任周瑜被抓却不管,他实在做不到。
“父亲,孩儿知道自己冲动了。可是……可是公瑾是为了孩儿才被抓的,难道孩儿眼睁睁看着公瑾被抓,却什么都不做吗?”孙策面色沉痛的说。
孙坚叹了口气,自己这个儿子有勇无谋,若无周瑜在边上为他出谋划策,只怕成不了大事。想到这里也明白了周瑜对儿子的重要性。他恨铁不成钢的道:“你不会找一些死士设法去救公瑾吗?那样希望还大一点。且不说你发兵能不能打的过汉王的五十万大军,就算你打的过对方最后也会鱼死网破,先杀了公瑾!”
孙策闻言恍然大悟,随即脸上带着懊悔的神色:“是儿子想差了,多亏父亲提醒。”
孙坚看到儿子的神色,最终叹了口气:“伯符,为父对你的期许很高。你以后做事切不可冲动,这是大忌。否则你迟早会败在这上面。再说了,那汉王可不是好惹的,想那袁绍和公孙瓒,哪个是善茬?却被汉王一夜之间就灭了。你别看汉王是女子,她可比这天底下大部分须眉男儿都强的多。稍不留神,就会中了她的算计。要为父看,你还是死了那份娶她的心思吧,否则,到时候怕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公瑾一向自负聪慧,结果呢?还不是糟了算计,如今生死未卜。”
孙策静下心来想了想,还真是。虽然周瑜一直都夸赞刘夕很聪明,智计过人。可是周瑜从来没有真正正视过刘夕,理所应当的觉得她再聪明也不会比自己聪明,理所应当的觉得自己一定会赢过她,所以阴沟里翻了船,栽在了这个小女子手上。
猛然间,孙策害怕起来。他这辈子最怕的就是这种脑子好使的人,所以才会和周瑜成为好兄弟。他忽然就觉得周瑜可能再也不会回到他身边了。从刘夕手上夺回周瑜,或许他下辈子也做不到。
孙策一丧气就感觉周身都剧痛,刚才被父亲鞭打过的地方疼的让自己有些发晕。孙坚见儿子这样也有些无奈,他见刘夕实在厉害,已经考虑是不是要早早归降天子,免的晚了被汉王收拾了,没有好下场。
与此同时,逃命回到冀州的袁绍在重兵的保护之下终于松了口气。虽然他走的时候带走了冀州的大部分兵力,但留下的兵力还是勉强够他自保的。
袁绍逃了性命之后人也冷静下来,开始思考这次的兵败。袁绍自从起兵以后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败,这次败兵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兵力。从此很可能一蹶不振。
他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刘夕被那么多路诸侯围攻的情况下还敢反攻,并且设下圈套,一夜之间就把他和公孙瓒一起灭了。打的他们再也不敢找刘夕的麻烦了。这个女子真的就是当初和他在一起,对他一往情深,单纯心软的灵犀公主吗?为什么他总觉得像是换了一个人呢?
从前的灵犀不会有这样的智计,从前的灵犀只会把眼光停留在自己身上。即使自己做了什么错事儿,自己道几句歉,哄几句她也就心软了。绝不会像现在这样。难道说当初自己做的事儿真的给了她那么大的刺激,让她忽然间变了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