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一样了,没有了孙策。只有一个扶不起来的刘协。诸葛亮毫不犹豫的灭了曹操。曹操一死,曹操的大本营就乱了,他的势力几乎是四分五裂。刘备和诸葛亮也开始谋夺刘协的势力。
看到这样的情况刘夕有些伤心,没想到最终大汉朝还是要灭了,本来刘夕还考虑着刘备好歹也姓刘,只要他不改国号,就由着他去吧。可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候司马懿出现了,带着曹操的残余势力投靠了刘协。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刘夕知道大汉朝是真的完了,诸葛亮这辈子也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郭嘉曾经问过刘夕要不要出山保住刘协,毕竟刘协好歹是刘夕的亲弟弟,如今眼睁睁看着大汉朝灭在刘备手里,郭嘉知道刘夕不舒服。刘夕却笑着摇了摇头,说刘协不用自己保,有司马懿在,诸葛亮这辈子是不可能成功了。
郭嘉迷茫,不知道刘夕怎么会对一个素未谋面,并且毫无声明在外的人如此有信心。诸葛亮的才学别人不一定知道,但是他们都知道的很清楚,相处多年,郭嘉知道诸葛亮丝毫不比自己差,而且赤壁之战,诸葛亮以少胜多,灭了曹操百万大军,名扬天下。怎么是司马懿可比的,司马懿真的有逆天的能力,可以挡的住诸葛亮?
诸葛亮从出山开始,几乎是从无败绩。郭嘉没有想到司马懿出山之后竟然把诸葛亮压的死死的,他的确不如诸葛亮聪明,不如诸葛亮有才学,谋算上总是差诸葛亮一筹。所以诸葛亮每每都会主动出兵攻打司马懿。
可让郭嘉意外的是这个司马懿实在是能守,而且还命好。即使中了诸葛亮的算计,也总是能平安脱险,并且总能顺利的把诸葛亮挡在路上,让诸葛亮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时候郭嘉开始疑惑了,这刘夕简直比算命的还准。就算她能算的出这司马懿是个有能耐的,难道她连司马懿命好也能算的出来?竟然连司马懿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都能预料的到。知道有司马懿在,诸葛亮这辈子都不可能打的过去,让郭嘉不得不怀疑刘夕是不是早就知道结果了。
可每当郭嘉问起这个的时候刘夕总会笑着说,是啊,我就是知道啊。让郭嘉一时间不知道刘夕说的到底是真是假。
刘备和刘协长时间的对峙,让双方的争斗成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争斗。刘备是个不管事的,几乎把权利都下放到了诸葛亮的手里。刘协那边更是把司马懿当成了救星,对司马懿是言听计从。
要说刘协真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当初赶走刘夕,除去刘夕手底下的谋臣,却害的自己差点被灭。如今全靠着司马懿撑着,跟个傀儡没个两样。并且全天下的人都看不上自己,知道自己气走了亲姐,才落到今天这一步。
刘夕知道诸葛亮死后,刘备那边就没什么希望了。最后将成为司马家的天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汉朝的天下还是会毁在司马家的手里。一切都回到了历史的轨迹上。
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插手,若是自己插手,司马家可能就玩完了,可以回家种地了,诸葛亮也可以提前退休了,别的不敢说,单说诸葛亮,自己敢说,就算诸葛亮不看旧情,仍然要和自己作对,凭着自己和郭嘉的本事,也能收拾了他。
诸葛亮一灭,刘备就不足为患了。君不见,历史上的刘备在请出诸葛亮之前,被打的跑了半辈子吗?
这边刘夕还在纠结着要不要挽救大汉朝的江山,那边郭嘉就已经开口劝了。郭嘉不愧是郭嘉,一眼就看出了司马家的野心,说长此下去,司马家迟早会夺了刘家的江山。刘夕点点头,赞许的看了郭嘉一眼,自己是因为先知,郭嘉可完全是靠着自己的眼光了。可惜了,让郭嘉跟着自己隐居,这辈子没了历史留名的机会。可是,她实在不愿意让郭嘉再卷入历史的纷争,如历史上一般早死。且不见,身体健康的戏志才在跟了曹操后没几年就如历史上一般病死了吗?刘夕恐惧,深深的恐惧,惧怕一旦自己让郭嘉出山,他也没有办法避免历史的车轮,如历史上一般,就那么英年早逝。她没有办法承受那样的结局。她怕自己也不愿意再独活下去。若说汉室的江山和郭嘉,刘夕自然是更在乎郭嘉。在她眼里,改朝换代很正常,历史本来就该如此,刘家丢了江山她也不觉得什么,她可以说已经尽力了。
诸葛亮在第六次攻打荆州的时候刘夕终于是按耐不住,去了诸葛亮的军营。她如果没有记错,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死在了路上,后来才有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历史若是还按照自己的轨迹走,诸葛亮大概会死在这次征伐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