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一整天都是静悄悄的,大街上往来的马车都是拉着因天花死去的尸体。
路易十六在这戒备森严的杜伊勒里宫都能感染上天花,更何况那些两手空空、住在环境更恶劣的巴黎人们。
在东方只感染到巧姐这些小儿的天花,到了西方竟成了收割上千万人命的死神。
黛玉忧愁一阵,朗巴尔夫人正领着奴仆守在直通卢浮宫的花廊,她只得自己收拾,昏昏睡去。
再次醒来,她的潇湘馆氛围不同于法兰西的沉重,而是一派宁静祥和,窗外鸟语花香,竹叶沙沙作响。
紫鹃照着往常为黛玉梳妆,黛玉看着眼前的铜镜出神,紫鹃只当自家姑娘又有心事,欲想劝慰一番,但又怕姑娘心思更重,所以只是默默替黛玉戴上白玉簪。
“紫鹃,去拿几匹白色纱布来。”黛玉终于开口。
紫鹃感到奇怪,说:“姑娘是要裁剪衣裳罢,只是我记得姑娘不大穿白色衣服,还是拿那红缎子好些,更显姑娘的气色。”
其实林黛玉是想把这白色纱布带到法兰西,天花流行可是少不了这些白纱来掩住口鼻。
林黛玉只得扯谎:“我这几日怪闷的,便试着拿这些白纱布裁剪做些小囊包打发时间,你去拿便是了。”
“对了,紫鹃你顺便叫上雪雁去药房拿几大袋的苍术来,入春后我的咳疾又重了些,少不得要熏一熏屋子去了戾气。”黛玉补充道。
紫鹃愈发奇怪,她的姑娘要这些白纱布和苍术倒是正常,只是这用量比往年足足多了几倍。
但紫鹃还是照着黛玉的话去做,和雪雁离开潇湘馆。
黛玉发现她又不小心把法兰西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带来,眼下正是晨起读书时,她便翻看这书本来。
这是本诗剧,里面的句子虽不如她看的《西厢记》押韵词藻华丽,但风格形式却多变,上一句还是冠皇堂堂之语,下一句又成了情人间的呢喃细语,如千娇百媚,让黛玉不由神驰畅游,她看着书中这两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不禁羞红脸,脸颊滚烫燥热。
她身为不出二门的千金小姐,这类书籍碰都不能碰,更不能让人发现她看这种书。
但是黛玉发觉太晚,因为有人突然把她手中的书抽去,笑道:“林妹妹,你再看什么呢?这么入神,我进来你竟不知。”
第9章
宝玉翻起那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只见上面的文字好生奇怪,如同爬虫密密麻麻,叫他看不懂。
“林妹妹越来越厉害,现在都看起天书来了。”宝玉虽看不懂法兰西文字,但瞧见黛玉看书一副如醉如痴的样子,定猜到这书内容精彩万分。
宝玉忙央求道:“好妹妹,告诉我这是什么书罢。”
这书上大胆的爱情追求怎能如此让宝玉知道,黛玉怕这书又合了宝玉的呆性,生出多少痴狂来,便淡淡说:“也不是什么好书,不过是些仕途经济罢了。”
听见黛玉这么说,宝玉知道她在撒谎,指着这书笑道:“既然这书是那些仕途经济,那就拿出去烧了,免得污了妹妹的眼。”
林黛玉欲要和宝玉争论一番,忽瞧见薛宝钗也进潇湘馆来,忙起身上前,说:“宝姐姐怎么也来了?”
“我从怡红院那儿来呢,袭人说宝二爷在林姑娘这里,我就来了。”宝钗一面说,一面扶黛玉坐下,“我适才看见你的紫鹃和雪雁拿了好多些苍术,妹妹的身子可又不好?”
黛玉听这话,为避免引起宝钗的怀疑,忙用手绢掩了面,头别到一边假装咳了几声,缓缓道:“左右不过是老样子,多谢宝姐姐的关心。”
然而这拙劣的演技也就只能哄骗宝玉,宝玉听到黛玉的病情,这会子又急忙忙来,说是那些小丫鬟照顾不周,又说医生大夫开的药方不好。
宝钗只是看着黛玉笑,看见宝玉放在桌上的那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便翻起来。
“宝姐姐博古通今,这书应该能看得懂吧。”林黛玉言语中带了些锋芒,忍不住问道。
薛宝钗一目十行,不动声色回答:“我看不懂,不过也能猜出这是外国的语言,我想起琴儿游历四方,她认识不少他国来的使者,把这本书给琴儿托那些人帮翻译便是。”
宝钗说的琴儿就是她的堂妹薛宝琴,这薛宝琴八岁时跟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结识来自真真国的金发碧眼洋女子,或许在宝钗眼里,她可以借真真国女子的手把这书内容了解一清二楚。
宝玉听这话,拍手笑道:“原来这是洋国的书本,宝姐姐何必舍近求远,咱们京城里的鸿胪寺有不少会翻译的洋人和使者,我拿这书给他们就是了。”
鸿胪寺主管外宾及使者来朝之事,里面设有互市译语相关的礼宾部,是当朝与他国联通的重要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