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姑母虞昭含冤而亡,还请陛下开恩,为虞家做主。”
第34章
虞孺人在承德殿呆了至多半个时辰。
她走后, 陛下屏退左右,独个儿坐在先皇后画像前许久,直至午正, 身边的中官前来劝着用膳,老皇帝才以手覆面,下定了决心。
“叫底下先别忙着定罪, 传朕旨意,着大理寺卿和审刑院知院官亲自去详查元后之死。赵家和檀家当年的话, 朕不信。另外,顺着这两家往宫中安插的眼线, 查一查虞贤妃的死, 是否真有蹊跷。”
中官一震,连忙遮掩了眸中情绪,应声退出去。
待那四扇门重新掩上,老皇帝叹了口气,召来暗卫:“你去暗中查清楚太子妃腹中胎儿,务必保证萧家血脉, 莫叫人混淆了。”
暗卫应和,问:“若有误……”
老皇帝冷冷瞥一眼透过门窗映进来的蝴蝶影子:“那便都不必留着了。”
想到虞明笙方才所言,他又添了句:“派几个人去东宫, 将虞孺人禁足守着,朕要她活着。”
若孽子果真害去老太傅一个孙女儿的性命, 这另一个他无论如何也得保下来。
大理寺和审刑院憋足了劲儿去查案。
从前被无处不在的党争压着, 哪个案子办得都憋屈,明明查清楚的最后也得不了了之。这回可算是能扬眉吐气,以正朝纲风气了。
不过七日,京中便又爆出惊天消息——
六宫殿墙里头添加了致命的水银、朱砂等物, 竟是因为先帝晚年痴迷炼丹引起。
虽说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害得他们萧家子嗣单薄。但究其根源,一步步引诱先帝修道炼丹的,还是赵家和檀家。
另一头,暗卫那里也有大收获。
他们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只抓了太子妃身边伺候了数十年的老妪,想要查清腹中孩子的来历。谁知这老妪知道的还不少,一番酷刑都没撬开的嘴,在得知唯一的孙女儿被控制后,便什么都往外头倒出来。
“姑娘的孩子,是外头养的面首的。那男宠与太子殿下有五六分相似,孩子日后长大了,也不会暴露。”
“赵皇后当年生产之日,本已平安诞下小皇子。只是皇后与赵家夫人起了争执,要赵家回头是岸,否则就亲自揭发,这才被赵檀两家联手喂了毒,造成血崩而亡的模样……”
“除过这两家,内廷亦有人出了力。便是……今日的褚皇后。”
老妪将自己知晓的一字不落全都交代了,末了,气若游丝想要讨个好儿,叫暗卫放了她孙女。
这事儿越闹越大,暗卫哪敢做主,麻溜回禀了帝王。后晌天将黑前,老妪连着她一大家子就都进了天牢。
万幸的是,孙女儿不在里头。
老皇帝愿意给她个机会。
只要她供出更多人证,签字画押坐实几家罪名,留她孙女一命,倒也无妨。
姓温的老妪涕泪横流,冲着东宫方向狠狠磕了十数个响头,招了。
……
“论起来,褚皇后的身子坏得也蹊跷。一连数年未曾有孕,终于生了安定公主之后,便被太医断言再也无法生育。太子虽一心防着她,心底里却也没将这个继后真当回事。”
马车上,虞明泽将连日来的进展分享给明月,免不得叹了口气。
虞明月用着小矮桌上的干果,随口问:“陛下查明之后,褚皇后就没为自个儿分辨几句?”
明泽摇摇头,眼神一晃:“你可还记得教过咱们宫中规矩的徐嬷嬷?”
明月点点头。
“徐嬷嬷也站出来作证了。不止是为元后,还替姑母说了话。”
按照老嬷嬷的说法,从前虞昭还是个昭仪时,与时为从一品淑仪的褚皇后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后来,虞昭仪因功晋封四妃之末,品级就越过了淑仪,成为正一品。
那时起,两位贵人之间的气氛就变了。
徐嬷嬷伺候过虞昭两年多,最后那段日子,也是她一路陪着。
她说,虞贤妃的病是忽然之间来势汹汹,不过几日,就头疼得起不来床了,再后来就说起了胡话无法进食,到最后喝不下水时,她便知道,主子熬不过去了。
太医那里一开始给开的风寒药,后来,加上了止痛药,到最后用上了鬼门十三针。
这是一种针对癔症专用的针灸法。
徐嬷嬷疑心了褚皇后这么些年,终于能够光明正大说出来。
虞明月听过前因后果,便猜到了今日出行的目的地。
是大理寺水牢。
水牢建在地下深处,统共要过六道关卡。
今日虞明泽带了圣上手谕,才能与妹妹一路畅通无阻,来到关押赵蕈的地方。
檀宗霆已经死了,她们只能找赵蕈对质。
一片黑暗中,只余三五点烛火照亮前方。赵蕈戴着脚镣手铐,铁链拖行在水中发出阴冷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