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则愣了愣,也只能回答:“没有了。”
秦惟宁“嗯”了一声,将电话挂了。
电话挂断后许静则望着手机屏幕,想,在划清界限这件事上,秦惟宁确实做得比他要好。
他在对秦惟宁表明态度之后,又说了这么通奇怪的话——秦惟宁还有什么时候需要他来报答呢,或者说,秦惟宁又为什么要给他一个补偿亏欠的报答机会呢?
再纠缠下去只会让二人的关系越发模糊不清。结束了就是结束了,这时候再马后炮地说这些,就如同“分手后我们还是朋友”一样虚伪。
许静则站起身来,觉得自己犯傻了。好像在秦惟宁面前,他总没办法变得太精明。
幸好在工作上他没有犯傻。人生的选择有时和买股票也差不多,这时候果断地回到北京,无疑是正确的人生投资。
小纪总斗天斗地,不光斗自己的后妈和同父异母的弟弟,连自己的亲老子也要斗,敌众我寡的局面对小纪总极为不利,因此他在打击敌人的同时也忙着推自己的亲信上位,许静则就是其中重要的布置。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何况许静则比猪还是高了那么一点层次,他飞离北京前往新分公司省份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先亮出靠山再组建自己班底,铁腕与怀柔齐飞,画饼共奖金一色,至少目前是把一众人等给暂时唬住,业务逐渐起步,算是有了个小开门红,没给小纪总丢人。
当然,代价就是他的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彻底颠倒,生理的基本需求被他放在了最末尾,一天睡上六个小时就算跟度假差不多,累到一沾枕头就能睡着,很多时候都在办公室休息。
今天一个重要项目告一段落,许静则得以喘息,庆功宴后立刻倒下睡觉。
睡醒后提振了些精神,关心金钱数字太多,许静则终于有空关心具体的人类。
他打开手机,刷到秦惟宁在个人社交主页里发布的一条链接。
链接内容是贫困山区学校的建设筹款项目,期望各界人士能提供物资援助,改善当地教育的基础环境。
许静则发现秦惟宁的个人IP地址正是这所学校所在的省份,评论区有人询问,秦惟宁回复了捐助联系方式及学校具体地址,并回答说他正在这里支教。
第70章
许静则开始持续关注秦惟宁的账号,秦惟宁每周都会在主页里发布他的支教日记。
支教地点是贫困县的一所山区学校,被大山重重包围,前几年才通了公路。
秦惟宁在主页里写道,在以《我的理想》为题的作文课上,有学生写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只鸟,因为好像只有鸟才能飞越这四面环绕的山。
因为师资严重匮乏,秦惟宁在这里什么都教,文理兼具,他说还好他文科班和理科班都呆过,具有先天优势。除此之外他还要偶尔去代体育课,由于他同时担任数学老师,因此无法再使用“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课上数学”这个万能借口,这使他颇感遗憾。
课余之时,他还要做一些他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他的学生数量总会莫名减少,却并非是逃课去网吧。这些学生通常会在农田或县城的打黑工地点被他找到。
学生家长不赞同自家孩子继续念书,有的学生自己也会放弃,学校的升学率就摆在那里,与其吃白饭坐在学校里读着没有意义的书,还不如趁早赚钱减轻家里负担。
许静则不知道秦惟宁是如何说服这些学生的,秦惟宁没有在个人主页里写明。只知道秦惟宁最后成功地抓了一些学生回去,把他们按回教室的座椅上,接着去写秦惟宁自己编写的练习题。
秦惟宁还负责出考试试卷。他一个人一小时内就能判完所有试卷,因为试卷的选择题答案是ABCD均匀分布,他扫一眼就能知道对方错了几个;在如此考了两次之后,学生逐渐摸清规律,永远凑出五个A五个B五个C五个D,并且组成作弊小组分区行动——
许静则看到这里时,就为学生们提前默哀叹气。他们还是太年轻,不懂秦惟宁的心狠手辣:
果然下一次的考试,二十道选择题的答案全都是A。学渣不敢抄,学霸不敢写,一场考试后近乎全军覆没。
面对沸反盈天的抗议之声,秦惟宁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如果你坚信你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你就敢写上去。不敢写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不信任自己得出的答案与结论,也并不相信你自己。
许静则将其称之为秦惟宁式的人生道理,虽千万人吾往矣,九死其犹未悔,化成灰后还剩一张嘴,循环播放说真理就在这里。
支教日记发布得多了,也积累了一些固定观看者,许静则是其中之一。许静则还看到秦惟宁的师弟也常来捧场,许静则点进其主页看到头像照片发现就是曾经坐过他车的那个,名叫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