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454)+番外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最后,他们这些徐州官员觉得跟着荀氏更有前途,投降是为了百姓为了将士更为了他们自己。

毕竟州牧大人在笮融担任下邳国相后变成了什么模样不用再强调,连赵别驾那等清正耿直的人都忍无可忍,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事已至此,他们也算仁至义尽,州牧大人好自为之。

另一边,赵昱等人在等待糜竺带着州牧印绶回来。

“我刚问了府上的大夫,州牧大人应该撑不了几天了。”陈登捂着腮帮子说道,“话说回来,你们留意孔文举去哪儿了吗?”

笮融出逃之前特意安排了孔融写檄文和青州对骂,孔融也很对得起他这几十年来经营的名声,写出的檄文尖酸刻薄刁钻辛辣,和对面写出来的不相上下。

如果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就更好了。

他们都是士人,知道檄文需要扬厉铺张夸大其词,但夸大其词不代表可以无中生有,文章中再怎么发散唾骂也得有个支撑点才行。

两边檄文的文采不相上下,但是放到一起比较孔融依旧落了下风,因为他檄文里的那些关于荀青州的罪名根本不成立。

在笮融调集整个徐州的兵力来守卫下邳之时,他们以为接下来会是一场硬仗,万万没想到不光对面虚实不定,下邳城中的笮国相也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孔融就是他祭出来的幌子。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天要他死事先安排的再谨慎也没有用,该死还是得死。

几个人全部忘掉给青州通风报信的事情,默契的将笮国相出城遇到流匪不幸身亡归咎到多行不义必自毙上。

让他活着的时候无恶不作,这就叫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笮融死了对他们来说是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对孔融而言却未必。

陶谦治理下的徐州认可他的名声,荀氏治理下的徐州认吗?肯定不认。

他都把人家得罪死了,人家凭什么给他好脸色?

“前些天还看到他府上有人走动,这两天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或许也准备收拾家当离开下邳。”赵别驾回道,“孔文举虽目中无人却也不似笮融十恶不赦,只要不耽误正事儿就随他去吧。”

陈登不太放心,“还是得派人盯着才行。”

正值投降的关键时刻,不能在这个时候掉以轻心。

王朗沉默的站在旁边,等陈登和赵昱聊完孔融的事情才忧心忡忡的开口说道,“荀青州在青州境内推行均田,此事诸位可知?”

在场众人都是徐州本地世家出身,听到这话都安静了。

青州的均田令声势浩大,想不知道都难。

官府清查人口丈量土地会让世家大族私下里干的坏事无处遁形,给所有百姓分地更是大大的损害世家大族的利益,如果可以的话,他们都不希望政令推行到自家所在的地方。

但是吧,攒家底的前提是有命活着,活都活不下来说什么都是虚的。

笮融在陶谦的纵容下已经不满足于彭城、下邳、广陵三郡的漕运赋税,要是没有战事耽搁,他怕是已经将手伸到徐州全境。

陈登抚平衣袖上的褶皱,“总比让笮融搜刮了强。”

王治中是东海郡人,赵别驾是琅琊郡人,对笮融的凶残只是听说还没有见过,他陈元龙就是下邳本地人,两位不清楚笮融搜刮起来有多心狠手辣的话他可以用自己家当例子讲给两位听。

连他这个陶徐州亲自任命的典农校尉都逃不过花钱保平安,底下的官被勒索的多厉害应该不用说了吧?

如果两位想听,他也不介意喊几位苦主过来讲讲。

反正他们现在就在下邳城中,苦主遍地都是。

赵昱:……

王朗:……

倒也不用。

赵别驾和王治中都是因学问声明而被陶谦征召,不说大公无私满心都是百姓,至少不管当官还是不当官都被百姓爱戴。

他们两家虽然还没被搜刮到,但是都是徐州人谁还没个邻郡的亲戚朋友,笮融的凶残程度他们都明白。

比起被那家伙拿着鸡毛当令箭搜刮了钱财去建佛寺,他们宁愿让损失的钱财真正用到百姓身上。

“荀青州发布均田令,如果政令真的没法接受,青州的世族为什么不反?”陈登幽幽开口,“同样是世家,青州世家能抗住咱们徐州世家最好也能抗住,毕竟没人想当那只被儆猴的鸡。”

道理不能只有他们几个懂,最好全徐州的世家都明白。

给百姓分田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没人有意见,荀青州肯定也准备好了镇压不听话的世家大族,奈何青州世家谨小慎微一点错处都不敢有,所以屠刀高高举起到现在还没找到能砍的地方。

如果他们徐州世家上赶着反对,荀青州应该会特别高兴的把他们全家都送到刑场上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