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融敛财的事情不是秘密,他修建寺庙那么大的动静,除非陶州牧是聋哑人,不然不可能不知道那家伙在下邳干了什么。
而且笮融经常打着宣扬佛法的借口提供免费的饭食吸引百姓礼佛,就算徐州少有战乱也还是有很多衣食无着的百姓,很多百姓对佛法根本不了解,前去参拜主要是为了免费的饭食。
黄巾之乱才过去多久,张角的教训在前面摆着,也就是陶谦不管,不然一座庙里聚集上万人换个主官都得把主事者抓起来。
数万人前去一个地方参拜,谁敢说他们不是在谋划造反?
有能耐自己种地挣钱虔诚,用府库里的钱粮虔诚算怎么回事?是他的东西吗他就用?
檄文如当头棒喝敲醒了臧都尉,驻扎在琅琊的大军在臧都尉的带领下改邪归正,务必要全徐州都知道贪污公款罪不容诛。
主力军队都光明正大的投了对面,琅琊太守萧建萧府君提心吊胆了大半个月见状索性也跟着投了。
曹昂带来了六千兵马,分出一千护送曹嵩等人回临淄,留下五千随他攻城略地。臧霸在琅琊有两万兵丁,再加上孙策带来的七千兵马,加起来三万多精兵放到外面已经是可以号称“十万大军”的程度。
那么多人扛着大喇叭一路走一路喊,不光让徐州百姓都知道了陶谦权欲熏心欺负完兖州欺负青州,还让徐州百姓都知道了他们上交的赋税都被用去干了什么。
一时间民间群情激奋,百姓活撕了陶谦和笮融的心都有了。
他们累死累活种地交税,上头却用他们省吃俭用挤出来的钱粮去供神仙,谁家神仙这么贪心?让不让凡人活命了?
揭竿而起!必须揭竿而起!要让黑心的官知道他农民爷爷的厉害!
……
时隔多年,徐州官员再一次感受到敌军势如破竹的恐惧。
当年黄巾之乱的主战场不在徐州,这次的敌军就冲着徐州来,一路高歌一路喊,比当年气势汹汹的黄巾贼还要可怕。
下邳城中,陶谦面色铁青,双手颤抖的看着亲信从城中捡来的檄文,薄薄几页纸在他手中仿佛千斤重。
“噗——”
旁边的亲信大惊失色,“来人呐!快来人呐!大人吐血晕倒了!快来人呐!”
第148章 玩这么大吗
*
青州来的大军一路声势浩大, 虎崽子深谙搞事的精髓,特意让匠人做了几面铜锣配着军中战鼓来惹人注目。
爱热闹是人的天性,锣鼓喧天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忍住不去看热闹, 就算对面是兵也一样。
于是乎,这么一路敲锣打鼓一路喊,连沿途的野狗都知道荀青州派兵攻打徐州是因为陶谦这个徐州牧不做人, 顺带着还被宣传了一下陶州牧的亲信下邳国笮国相的所作所为。
有些事情不捅破窗户纸可以一直装瞎, 就算有少数人捅到跟前也能含糊着继续装瞎, 但是被宣扬的天下皆知就不一样了, 再装瞎会让他那本就在悬崖边儿上的名声更加危险。
陶谦晕了半天被救醒, 醒来之后不顾心慌气短, 颤颤巍巍的让人去请笮融。
另一边,同样看到檄文的笮国相面色阴沉,难得维持不住他那悲天悯人的作态。
——慈父多败儿,溺子如杀子。
该死!该死!竟然骂他是陶谦的儿子, 别让他知道写檄文的是谁。
笮融眸光森冷,已经为那人准备好数十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酷刑。
门外的管事看到主家的表情险险忍住扭头就跑的冲动, 再怎么毛骨悚然也还是忍着腿软进去传话, “国相,州牧大人有请。”
笮国相长出一口气平复心情,脸上重新挂上温善的笑容,“去写张请帖给孔融送去,明日宴请孔北海。”
管事低着头应下, 等主家走远才赶紧去安排宴请之事。
虽然孔融已经弃官不做, 但是他在青州没有官职, 出于礼貌旁人依旧称呼其为“孔北海”。
笮融向来看不上徒有虚名之辈,那孔融虚活几十年只会经营名声, 除了名声之外别的什么都不会,北海国被他治理了多久就乱了多久,可谓是有名无实的典范。
哦,现在连虚名也没有了。
恨吗?肯定是恨的。恨就对了,心里有怨气才好为他所用。
如果不是荀青州不按常理行事,孔北海现在还是那个名扬天下的孔北海,没准儿还能再进一步成为孔青州。
可惜一步错步步错,一不小心就沦落到现在这般一无所有的境地。
陶谦已经不顶用,徐州八成也待不下去了,让他想想接下来要去什么地方才能守住这滔天的富贵。
*
赵匡胤从虚空中飘出来的时候议事厅正在开会,带着艰巨任务而来的阿飘陛下略显忧心,没有飘到好大儿面前彰显存在感,而是落到房梁上等底下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