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349)+番外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在州府官署当官的会甘心吃亏吗?肯定不可能。

郡守是一郡主官不好绊倒,区区小吏再解决不了那成什么了?

太史慈也知道他已经变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避免被人算计送完奏章后就没回过东莱。

倒也不算欺骗之前那位小吏, 他的确也一起逃亡了。

荀愔慢条斯理的讲着旅途故事, 丝毫不见昨日的急迫, 仿佛身后的三千精兵去北海只是为了游玩,“祸不及家人, 子义远去辽东,他得罪的人也没有不要脸面到难为他家中母亲的地步,于是就被孔融钻了空子。”

太史慈被母亲叮嘱到北海国报恩,他本来没多想,但是被仙风道骨的先生这么一说忽然感觉他和他母亲被套路了。

天下名人那么多,孔北海今天去拜访一个明天去拜访一个,过不多长时间就会有一堆像他母亲一样受宠若惊的人觉得那是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大好人。

可是仔细想想,他离开东莱避难之前已经把家中事情都安排好了,太守大人让他冒险进京之前便允诺会保证好他家里人的安全,他们家不缺登门拜访的那点礼物,反而会因为这事儿导致大家伙儿都想起来他这个得罪过州城权贵的不肖子。

孔北海大张旗鼓的登门拜访只带来了一个后果,如果他们家对北海受难视若罔闻,被天下人指点的就会变成他们。

太史慈:……

不对不对,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孔北海肯定不是这么想的。

不过先生也没有说错,除了孔北海到他家拜访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荀晔没想那么多,他的问题在另一个角度,“太史家在东莱郡,孔北海这么、嗯、以礼待人,东莱太守没意见?”

东莱郡有东莱郡的官,北海国和东莱郡平级,他孔融一北海国相去慰问东莱的英雄母亲算怎么回事?当东莱郡的官都是摆设?

荀愔轻笑一声,青衣玉冠飘然若仙,“孔北海奇逸卓荦溢才命世,天下豪俊皆不能及,屈尊至东莱寻常百姓家中是整个东莱郡的荣幸,谁敢有意见?”

荀晔想想孔融的名气,默默咽下剩下的疑问。

这年头名气大比官大更好用,平级相处时更是直接碾压。

伯父说孔融在黄巾围城那种紧急场合依旧死撑着要援兵主动去救,足以看出孔北海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哦,还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作多情,总之就是全天下都该围着他转。

更可怕的是,到现在为止,孔北海依旧觉得全天下都围着他转是全天下的荣幸,他能给援军救他的机会已经是赏脸,不可能有人看到他受难还铁石心肠不去帮忙。

何等的自恋啊。

棒读.jpg

荀小将军面上一本正经,心里已经开始吐槽谁家耀祖跑了出来。

等等,以曲阜孔氏在古代的影响力,和家里有个真皇位要继承好像没有区别。

还是继续说太史壮士吧。

荀晔敲敲脑壳,策马挪到太史慈身边套话、啊不、友好交流。

听了一路自己光辉过去的太史慈已经能面不改色加入话题,谁年轻的时候没干过几件惊师动众的事情,他和苑陵侯相比还是差远了。

荀愔唇角微扬,任两个年轻人在旁边嘀咕。

先前是当局者迷无暇细想,昨天被好侄儿点了一下,这才意识到围攻北海的那伙黄巾贼可能打的是什么鬼主意。

管亥、管亥……

这么明显的线索他竟然一直没有注意到。

围城的黄巾贼首领名叫管亥,青州东莱郡的太守名叫管统,一笔还能写出两个“管”字?

是他刻板了,下意识以为黄巾贼都是贫苦出身,今晨听侄儿说那管亥是世家子才忽然反应过来。

世家子啊,这年头世家大族落草为寇也弄得人尽皆知,世上没有他们在乎的人了吗?

既然黄巾贼不会入城烧杀抢掠,那他们再慢些也没什么。

……

北海国,都昌县。

孔融脸色铁青的站在书房里,脚边是散落一地的竹简,“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屋里的曹掾书吏低着头不说话,眼神却止不住的往离自己最近的竹简上瞟。

他们想知道这次的竹简上写了什么。

自从黄巾贼众围住都昌城,隔三差五就有竹简出现在官署门口。

最开始他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值守的小吏以为是哪个同僚落下的公务,想着依照字迹找到那个粗心大意的同僚,于是便捡起了竹简。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竹简不是同僚落下的公务,而是城外的黄巾贼在谩骂他们的国相大人。

值守的小吏吓的差点把竹简扔出去,但是事关城外的黄巾贼他又不敢不上报,于是哆哆嗦嗦层层上报转交给被谩骂的国相大人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