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就是这两年,青州黄巾贼围攻北海,北海相孔融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刘备还来了句“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的名句。
黄巾贼是从北边青州跑过来的,兖州最先遭难的就是泰山郡的百姓,贼众会不会是被刘备击退才转战兖州?
只顾得忙眼下,倒是把刘皇叔忘的干干净净。
现在这情况也不好问,等解决完兖州境内的贼匪再好好打听打听。
草帽编好了一顶又一顶,眼看着旁边的小树苗都快秃了,飘去打探情况的始皇陛下才终于回来。
荀小将军在身上擦了两把,得亏全天下的贼匪都是抢完就跑,不然他们想进城都不容易。
不过混入贼窝也不需要进城,只需要找到贼匪安营扎寨的地方就行。
所以周围哪个贼窝人最多?始皇陛下打探出来了吗?
嬴政木着脸回来,对上臭小子亮晶晶的眼睛,只想连人带魂一起撤。
要是哪天这臭小子出去带别的臭小子做任务,很难想象多糟心的臭小子才能玩得过他。
“城北十里有处荒村,荒村已经被黄巾贼占据,周围驻扎的贼众约有八千。”始皇陛下点出贼人最多的地方,然后让臭小子先别急着走,“再等一刻钟,稍后会有一支车队路过。”
荀晔疑惑的眨眨眼。
车队?什么车队?
始皇陛下淡定解释道,“车队里有个孩童名叫诸葛亮。”
荀晔:!!!
刚想到刘皇叔没一会儿诸葛丞相就撞上来了,他们简直是天赐的缘分!
*
今晨天刚亮,几辆牛车便悄无声息的驶出了泰山郡治所奉高城。
夏日已至,牛车的车厢门户大开,可惜清晨的凉风也吹不散车中人的愁绪。
车上坐着的中年男子名诸葛玄,原是袁术身边的属官,但前不久他的兄长诸葛珪去世留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他便辞别袁术昼夜兼程前来泰山郡接嫂嫂和侄儿侄女回老家。
他们老家在徐州琅琊郡,只是兄长德才兼备被泰山太守应劭赏识,愣是隔郡征辟到泰山郡担任泰山郡丞。
奈何他来的不巧,刚到泰山郡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儿黄巾贼就打过来了。
原以为太守慧眼识珠是个有本事的,万万没想到黄巾贼连下几座城池非但没等到他率军抵抗反而只等来一个远去陈留议事的结果。
说好听点是去陈留商议对敌之策,说难听点就是临阵脱逃。
上一个面临贼匪不战而逃的是东郡太守王肱,那家伙现在还在耻辱柱上没下来,应太守要不再犹豫一下呢?
应太守没有犹豫,泰山郡周边的几个郡国也被州牧战死吓破了胆,一个来支援的都没有都跑的飞快。
济北相鲍信没有逃,可是没过几天也战死在城外,如此一来连夜收拾行囊逃跑的官员就更多了。
前任郡丞病逝,新任郡丞还没选出来,太守又跑的见不着影儿,整个泰山郡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泰山郡乱成一锅粥,南阳郡也没好哪儿去,诸葛玄走没几天袁术就被打的弃城而逃,留下偌大的南阳归了荀氏那位年纪没多大的小将军。
不,应该说,南阳郡和泰山郡相比简直好上天了。
泰山迎来的是只会烧杀抢掠的黄巾贼,南阳迎来的却是于治理很有经验的正经官员。不是他背后说旧主坏话,而是但凡有眼睛都知道荀小将军比袁公路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现在兖州战乱不断,泰山郡所有城池都不安全,他也不敢等到贼匪消停再走,只能仓促带上家眷冒险离开。
旧主袁术已经不知道跑去了哪儿,和他有交情的荆州牧刘表现在是什么情况也不好说,他原本打算带兄长托付给他的孤儿寡母去荆州避难,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回琅琊老家。
和周围一圈相比,徐州竟然还算个难得的安生地儿。
其实豫州颍川最适合安生过日子,但是他在颍川没有人脉,那位荀小将军杀起世家大族来也忒吓人,他实在不敢往那边去。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人都留恋故土,就算年轻时要出去闯荡,年老时也还是惦记着落叶归根。
背井离乡的日子不好过,就算是世家大族也都是万不得已才有远走他乡的想法。他们诸葛氏只在琅琊老家有几分薄名,出了琅琊就是查无此诸葛,到了外面人生地不熟的被人当软柿子捏了怎么办?
回家好,至少不用让孩子们再提心吊胆。
“叔父,您说东郡曹府君能把黄巾贼都赶出去吗?”身为诸葛三兄弟中最年长的大哥,诸葛瑾这些天沉稳了不少,但是再怎么沉稳也还是个没经历过太多的少年郎,“也可能是乌程侯将黄巾贼赶出去,听说其他几郡的贼兵已经被打的落荒而逃,乌程侯应该很快就能打到泰山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