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186)+番外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苑陵侯年纪小考虑的不周全,他们这个岁数干什么都可能被人过度曲解,事情传到南阳袁术那儿不好解释。

孙坚啧了一声,“那是苑陵侯手底下的人才,我倒是想征辟,人家也得愿意来啊。”

袁公路又不是不知道治理地方有多难,他又不像那家伙一样打出汝南袁氏的旗号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士人主动投奔,难得现在有苑陵侯在可以顺手用人家的人才,他还发愁过些天苑陵侯走了要怎么办,袁公路有意见就让他有意见去。

苑陵侯回颍川是为了接家乡士人,不是为了掺和他们袁氏兄弟的混战。

现在是因为周昂忽然兵临城下才耽搁了正事儿,没有立刻就走是怕再出乱子要等并州的援兵,等援兵到了他们就都走了。

荀氏没回来的时候他没法让豫州士人为他效力,如今荀氏要把靠谱的能用的能扛事儿的士人都带走,剩下这些歪瓜裂枣真的能治理好豫州吗?

事实已经证明他自己的眼光靠不住,经验也告诉他世家大族挑人很有一手,最好的法子就是直接从荀氏手中抢人。

先不说抢了之后能不能让那些人为他效命,就算那些人愿意,这些天苑陵侯帮了他那么大的忙他总不能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

不行,他孙文台干不出那么不要脸的事情。

曹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既然苑陵侯过些天还要离开,那就没事了。”

也是,荀氏全族都在并州,总不能贸然让小辈在颍川老家发展。

不是谁家都能培养出苑陵侯这样小小年纪便功成名就赞誉满身的小辈,到时候万一出点事情连救都来不及救,荀氏不会冒这么大的险。

孙坚遗憾的不要不要的,要是能把人留下来就好了。

留下一个苑陵侯等于留下他身边所有擅长文治的士人,到时候恢复农耕吸引商贾干什么都行,不出半年就能让他自给自足。

只要没有天灾,豫州这么好的地方就是养三十万大军都没问题,何况他手底下只有三万的兵。

可惜了,人家雏鸟要飞回长辈身边,他降服不了豫州世家只能继续靠替袁术卖命来换粮草养兵。

会客厅里,郭嘉和戏焕目送孙坚等人走远,回过神来继续相顾无言。

“志才,你现在觉得事情按照明光设想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大?”郭嘉神情恍惚,“我怎么感觉越来越玄乎了?”

戏焕捏捏额头,“今日之前,留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现在,怕是真的得留下了。”

因为荀小将军想留在颍川,他们这些天一直在琢磨留下后要如何立足,琢磨来琢磨去只得出一个结论:立足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让并州那边的荀氏长辈点头。

世家大族培养出能光耀门楣的后辈不容易,他们荀小将军是荀氏这一辈最出彩的那一个,要是因为贸然加入中原混战折在里面就亏大了。

就算折在这里的可能性很小也不行,再小的可能也是有可能,万一真的发生到时候哭都没地儿哭。

信件送去晋阳后回信回来的飞快,荀氏长辈的态度和他们推测的没有区别,的确是不同意。

两地隔的远,他们荀小将军也没法到长辈身边据理力争,只说在下一封信中写看接下来情况如何。

如果他能让豫州刺史孙坚和他合作,家里就得再重新考虑同不同意。

郭嘉和戏焕当时觉得孙坚和袁术合作的好好的,忽然和袁术闹掰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看乌程侯现在这不管内政只管带兵的架势,如果他们荀小将军主动开口,没准儿真的能让他和袁术分道扬镳。

都这么莽的吗?

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帮忙处理内政和处理自家内政是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他们现在要不要拿阳城当自家地盘?

行吧,上点心先当成自家地盘,反正都没坏处。

被留下来处理内政的两位大才进入工作状态,另一边,荀晔和曹昂已经打的火花四溅。

孙坚正看的津津有味,他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猛将,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花架子哪些真能杀人,“孟德兄,你家小子要输了。”

不能说曹家小子不好,只能说招式太板正打起来吃亏。

还有这力道,苑陵侯多大力气他清楚的很,这会儿怕伤着人都收着呢。

曹操已经不是那个没带过兵的曹操,这半年来经历过的战事也不少,但是想想昨天看到的枪扫一大片的场面,还是觉得输给苑陵侯不是他儿子的问题。

当初京城谋划诛杀董卓的时候是苑陵侯去说服的吕布,该不会是打服的吧?

就算打不过吕布,这个年纪能在吕布手下过几招也能让那眼高于顶的吕奉先正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