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和吕奉先说那么多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破解世族掌控话语权之局不是没有办法,但是需要阿飘爹提供一点小小的技术支持。
世家大族掌握话语权主要靠知识垄断,看他们现在搬家运竹简有多费劲就知道非世家出身的人想学习有多难。
典籍都是传家宝,想买都找不到卖家,关系不够铁的话连抄都没得抄,知识的传播途径被阻断,寒门士子想出头自然机会渺茫。
他们现在刚刚在并州立足,还不能直接和全天下世族过不去,但是有造纸术和印刷术也没坏处。
纸质书籍比竹简轻便的多,技术掌握在他们手里没人知道成本几何,纸质书放出去卖出天价不是梦。
暴利,妥妥的暴利。
以印刷术的效率,只要他们这儿有原版,再孤单的书也能瞬间从孤本变成烂大街。
他爹有很多藏书,叔祖有很多藏书,荀氏族中有更多藏书,和他们一起前来并州的蔡邕蔡中郎还是个后世有名的藏书家,所以搜集原版书籍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成问题。
养兵要有钱,将来遇到天灾的话赈灾救民也需要钱,现在不缺钱不意味着以后也不缺钱,多攒点家底没坏处。
捡漏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整个大汉也就一个董卓能让他们抄底,让人主动送钱才是真本事。
叔父们能,他也能。
颍川荀氏都是清贵文人怎么了?他荀明光基因突变见钱眼开不行吗?
世家大族视金钱如粪土是好事,他就是个俗人,尽管用那些阿堵物来羞辱他。
并州良田很多但是丁口太少,本地世家大族能贡献的钱财也有限,短时间内单靠并州种不出足够的粮食也赚不到很多钱,但是他们可以去中原发家致富。
先以纸质书方便携带的优点薅世家大族的羊毛,等过些年羊毛薅的差不多了就趁他们高兴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如果纸张的造价真的很高那印出来的书籍的确比竹简更贵重,平民百姓没机会看到竹简更没机会看到纸质书。但是宋朝的技术已经把成本压的很低,千金万金能买,十文百文也能买。
世家大族讲究纸张质量印刷水平,百姓可不讲究那么多,只要足够便宜就算有错别字和缺页漏页也没什么,总比什么都看不到强。
便于携带也就意味着便于传播,只要知识不再被世家大族垄断,“唯才是举”就能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
天呐,他简直是个天才!
所以宋朝的造纸术具体是个什么流程,始皇陛下您知道吗?
荀晔洋洋洒洒说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申请理由,然后眼睛亮晶晶的看向万能的阿飘爹,迫切的希望可靠的金大腿能当场把他需要的资料变出来。
嬴政:……
嬴政看着书案上不确定有多少的竹简片片,再看看求知若渴的便宜义子,忽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李世民说这小子胆子不大做任务需要哄着,刘彻说这小子傻乎乎的就知道异想天开,赵匡胤说这小子很聪明但是聪明不往正地儿用就知道戳人心窝子,总结下来就是比亲生儿子还难教育。
现在看来,确实比亲生儿子能折腾。
第45章 反向发任务
*
空想没有用, 很多事情都是真正做了才能发现问题。
荀晔刚到并州时没觉得开荒有多难,有劳力有荒地种就完事儿了。
史上拿下并州的袁绍还没在冀州站稳脚跟,没那么快开始扩张地盘。
他们来时带了足够的粮草和兵丁, 还有精通政务的谋臣和能征善战的武将,对旁人来说贫瘠荒乱的并州是个要命的大坑,对他们而言却相当于天上掉馅饼。
刚到地方的时候觉得这个馅饼很容易吃下去, 真正开始干才发现说并州是个要命的大坑不是没有道理。
明明他种地的时候感觉轻轻松松就种完了, 怎么换成别人干就那么难呢?
唉, 不是所有人都能和他比, 怪他太优秀。
短时间内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有点难, 相比之下还是改造工具更快。
——干爹, 快来帮帮忙。
干爹本爹:……
始皇陛下不说话,反客为主的便宜儿子直接抽出第三片竹简,“陛下,穿越神药大蒜素您听说过吗?这年头医疗条件不行, 伤兵营非常需要抗菌消炎的药,不然随随便便什么小伤都能发展成要命的重伤。”
冷场?不存在的, 始皇陛下不说话那他就继续说。
自制青霉素难度太高还不好提纯, 要是杂质太多不光不能救命反而会害命,相比之下还是大蒜素更适合他们。
虽然那玩意儿高温易分解只能随用随提取,但是安全性足以抵消不易保存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