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八卦流言更是疯狂扩散。
而对此,八卦的话题中心却一无所知。
在听到自己名字以后,原本被傅时勋按下去的紧张情绪立刻扑面而来,乐澄连自己怎么走到的房间门口都忘了,就更别提注意到周围人异样的眼神。
他只记着自己脚步麻木地跨进了房间,随后一抬头,眼神便直直撞见了会议厅里松松散散坐了一整排的剧组主创们。
—
会议厅整体不算大。
布置大致上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乐澄双脚正站着的小舞台,铺着红木地板,头顶悬挂着一顶水晶灯。
另一部分则是包括导演在内的主创们坐着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考察区。
考察区布置着一整排桌椅。
从左到右依次是编剧,副导演,导演,制片人,投资商代表。
乐澄一个人也不认识。
唯独觉得导演看上去有些面熟。
似乎是在某个晚会的后台见过。
然而导演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了,一看跟乐澄就没什么共同话题,所以乐澄也没跟他打过什么交道。
但这样倒是正和了乐澄的意。
因为乐澄之所以紧张,是因为他有点儿在熟人面前表演的恐惧症。
总觉得在熟人面前演戏很奇怪的样子。
尤其是在傅时勋面前。
也许是跟之前跟傅时勋对戏的时候,傅时勋总是乱打岔,而且总是胡乱改写剧情的缘故。
所以如今台下的都是陌生人。
反倒消解了一些乐澄的紧张。
他眨了下眼睛,想起自己这几天来没日没夜背台词的辛苦,有些委屈,但比起委屈更多的是不想让自己这些天来的努力白费。
毕竟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准备一个角色。
台词背了。
人物性格也老老实实地钻研了好久。
如果这样都还不行,那怎么才能行?
乐澄于是攥紧了拳头,偷偷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后,便抬起眼,声音清脆地开口介绍自己:
“叔叔阿姨们好,我是乐澄,今天来试镜本剧的男三号。”
话音落下台下坐着几个主创们便不动声色交换了个眼神。
从乐澄这个角度虽然看不见。
可主创们彼此们却看得非常清晰。
尤其是导演杨华,明明白白写着嗤之以鼻的一个表情。
杨华这个人用圈外人爱用的词语来形容就是老艺术家,从二十来岁毕业开始就拍电视剧,如今五十多岁快退休的年纪还在拍电视剧。
而这样的一个人。
要说没点儿傲气跟追求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杨华来说,他平时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圈子里不求上进,不知道好好钻研打磨演技,就知道走后门的明星。
是的。
明星,这些人就根本不是演员。
来拍他的电视剧也大多是为了出名赚钱来的。
杨华第二看不上的就是这种人,第一看不上的则是连出名赚钱都不为,单纯被后台背景塞进来的人。
因为第二种人好歹演戏有个奔头。
稍微调教一番,也许还有的救。
而第一种人,连个奔头都没有,纯来玩的。
在杨华眼里,乐澄就是非常典型的第一种人。
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专业的演员训练;过往的角色非常之单调且乍眼,一看就不是靠他自己实力能够争取到的角色。
再加上这张脸,稚嫩,懵懂,呵——
脸倒是挺长得不错。
小脸小鼻子大眼睛,一看就非常上镜。
但这小子怕不是连角色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就跑来试镜了吧?
而且一上来就叫叔叔阿姨。
想套近乎?
还是说在座的有人已经被他后台“买通”了。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让杨华所不齿。
也因此,素来对试镜演员非常严苛的杨华,在乐澄这里便更加严苛起来。
一上来,他甚至都没有给乐澄介绍自己过往角色的机会,直截了当便开口问:
“台词背了几句?”
乐澄乖乖回答:“都背过了。”
杨华显然不怎么相信:“全部?”
乐澄很莫名其妙地看了杨华一眼,说:“是啊。全部不也就两页剧本吗?”
因为是试镜的缘故,剧组方并没有给出全部剧本。
所以乐澄手上一共就十页。
这十页里还有一页是人物小传跟故事背景,再落在乐澄这个角色的对话上就更少,只有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