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特地请了四个人一块去吃西餐。
除了还给顾逍的一千块,他身上还装了一千块,就是怕五个人吃西餐不够。
哪知道刚提出来,就被几人齐齐出声打断。
“吃什么西餐?花那冤枉钱?不去!”
“冰箱里还有好多牛羊肉呢,刚刚才拿出来化冻,准备一会切成薄片,咱们还是继续涮火锅。”
“那好吧,正好今天降温了,等你们考完试,我再请你们去吃大餐。”
林向南这边很顺利,郭四海三个人也都打了电话过来。
说是上次带回去的衣服在宁城已经全部卖光了。
三人打算年前再跑一趟羊城,再多进点货回来。
1981年的元旦很快到来。
一月初,申大不少的学生都参加了优秀毕业生的考试。
寒假前,成绩就出来了。
虽说学校鼓励优秀毕业生可以提前毕业,但是对考核还是很严格的。
不光考试内容范围广、难度大,而且还要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表现。
所以,报名参加的人数多,但是实际能过五关斩六将杀出来的人少之又少。
苏清苒、顾晓蕾、林小梅、柳红霞四个人全部通过。
四人在卷面考试中都取得了极高的分数,而且之前在京市和羊城两次活动中都表现得很突出。
学校认为,四个人完全具备了踏入社会的能力。
考核结果下来,四个人都还有些懵懵的。
离开学校的当天,谢胜男和姚明珠一起请大家吃饭,给她们四个人送行。
“你们四个一走,宿舍以后就剩我们俩了,不知道会有多冷清。”
“想啥呢,就算年后不调整,最多等到夏天,就会有新生过来陪你们了。”
“......”
不管如何调节气氛,离别的时候还是有些伤感的。
不过这伤感并没有持续太久,这些提前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们就要开始为前途做选择了。
第457章 选择创业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是包分配的,申大也不例外。
早在成绩出来前,学校就已经开始在做准备了。
对于外语系毕业的学生,公认的最好出路有两条。
一条是留校任教,从助教开始慢慢干起,第一年就能拿到六十七块的工资。
三年后考核结束就能担任讲师,到时候工资还会再往上提升一个级别。
第二条是去涉外部门担任翻译,比如进出口外贸公司、涉外酒店等等,工资和留校也差不多。
另外,现在的沪城已经陆续有一些外资公司开始入场,虽然不能直接分配过去,但是也可以过去应聘。
在外资公司上班是没有前面两条路稳定,但是外企白领在时下也是很风光的。
四个人曾在一起商量过对未来的打算。
柳红霞想要选择第一条路。
她在沪城没有房子,也没有足够的钱去租房。
留校任教不但工资高,还很稳定,而且还能提供教职工宿舍,以后说不定还有资格可以分房。
顾晓蕾和林小梅有些摇摆不定,还没有完全想好。
外面的世界诱惑力太大了,两人都不太想继续留在学校,都想出去闯一闯再说。
于是便都问起苏清苒的打算。
苏清苒心里大致已经想好了。
她自认自己不是干老师的那块料,而且学校的限制很多,以后想做生意也很难,到最后免不了辞职下海。
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进去,也省得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期望。
去涉外部门也是一样的问题,一旦有了工作单位,很多事就失去了自由。
外企白领是风光,但说白了也是给外国人打工。
与其给别人打工,挣那点工资,还不如给自己干。
只不过,现在的工厂都是国营的,私人企业也还不被允许。
想创业,只能从个体户开始干起。
只要不超过7个人,营业的内容和形式还是很自由的。
“晓蕾,小梅,我想开一家翻译工作室。”
“翻译工作室?”
八十年代,是翻译的黄金时代。
改革开放后,大批外资和外资企业入驻国内,大量的外籍书籍也被允许引进。
国内的外贸出口生意也正在蓬勃发展。
国内翻译人才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光是从前两次的出差就能看的出来。
如果不是缺人,又怎么可能会从高校调她们这些学生去参加那么重要的翻译任务。
虽说那些重要的技术和商业资料,肯定是由官方外事部门负责,不可能交由私人个体户来承接。
但是光是剩下的那些,就足够她们忙活的了。
万事开头难,虽然一开始很难接到活,但是她们现在一不愁没地方住,二不愁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