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聪如说:“等鸡叫了就晚了!”
又说:“您赶紧起来,吃了饭就走,冬天不能边走边吃,进了风,容易肚子疼!”
孟大书袋浑浑噩噩地坐起来,扭头看一眼窗外寂寥清寒的冬夜。
一阵凄凉,忽然间涌上心头……
怪不得敏如不想做官!
又尝试着自己哄一哄自己:上班好啊,做官也好!
别的不说,做了国子学的司业,他就有资格上朝了!
能上朝,也就意味着自己能看见天子!
那可是天子!
多少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的!
孟大书袋想到这里,身体里渐渐地因希望而生出来一点动力。
他强迫自己下了榻,命很苦地开始穿衣服了。
孟大书袋强行给自己打气。
那可是天子!
……
最近几天,宫里边最大的新闻,就是皇长子和大公主的西葫芦开始收获了!
大公主养得更加认真,所以西葫芦长成得也更早。
从那绿油油的西葫芦初步成形开始,她每天晚上都多了一个任务,入睡之前,必得去瞧瞧自己心爱的西葫芦!
如是盼来盼去,终于盼到成熟的那一日了!
大公主挑了两个大的,却没有急着摘下来。
她自己做了卡片,写上“给皇祖母”和“给阿耶”的字样,用系带穿上,系在瓜柄上了。
一直等到弟弟那儿也有两个成形的西葫芦之后,大公主才跟他约定好时间,一起摘下来,用小篮子挎着,分别送到了千秋宫和崇勋殿。
姐弟俩是在下午时分过去的。
西葫芦送过去,阮仁燧忽的发觉殿内少了个人。
他问女官们:“怎么不见小梁娘子?”
女官声告诉他:“小梁娘子回安国公府去了。”
阮仁燧敏锐地察觉到了地点的蹊跷:“不是回武安大长公主府?”
他知道,武安大长公主的几个孩子,除了少国公住在安国公府正院之外,别的平日里都是住在母亲的公主府里的。
女官笑着跟他解释:“小梁娘子的堂姐先前定了喜事,她是回去吃酒的……”
因还在朱皇后的孝期里,所以不会大办,也不是订亲礼,只是两方聚在一起吃吃饭,闲话一二罢了。
阮仁燧明白过来,当下不再多问。
有了前边两个西葫芦开的好头儿,后边再继续结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阮仁燧每天勤勤恳恳地去浇水,那西葫芦也竭尽所有地回报他,见风就长,火力全开。
阮仁燧第一次明白养一个争气的孩子是什么感觉!
同样的孩子,他有三个!
他欢天喜地地拉着贵妃到那几棵西葫芦跟前去:“阿娘,看!”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光这一棵西葫芦,就结了五个果,而且它还在开花!”
贵妃还没有察觉到前方就是地狱,看儿子高兴,自己也跟着傻乐。
当下特别贵妃之乐其乐也地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笑吟吟地夸奖他:“我们岁岁真是太厉害啦,种出来这么这么多西葫芦,咱们娘俩儿可怎么吃呀!”
等圣上过来的时候,还美美地跟他炫耀:“岁岁才三岁呢,就开始养他阿娘啦!”
几天之后,贵妃倏然间意识到,之前那句话,本身就是对于未来不幸生活的一种预兆了。
种出来这么这么多西葫芦,他们娘俩儿可怎么吃啊!
一棵西葫芦至少长五个瓜,三棵就是十五个瓜!
且它们还在源源不断地结瓜,速度飞快!
贵妃都很惊奇——为什么西葫芦这么能结果?!
最开始的三个瓜,贵妃还吃得津津有味。
西葫芦炒鸡蛋,西葫芦炒猪肉,西葫芦炒牛肉,西葫芦馅饼,西葫芦饺子……
只是慢慢的,这种收获的满足感就开始变味儿了。
每天一睁眼,就有至少五个西葫芦在等着你,你心里边也不会很好受的!
贵妃很想婉拒,但是……
儿子还特别高兴地给她夹菜:“阿娘,你吃呀!”
他眼睛亮晶晶的,说:“明天还有新的可以吃!”
贵妃:“……”
如是过了几天,等圣上再过去的时候,就看贵妃叫人把西葫芦切成细条儿,捻在手里,狞笑着用来喂兔子……
圣上:“……”
贵妃很有些心有余悸地跟他说:“幸亏岁岁中午在外边吃饭,不然就真是全天都得吃西葫芦了!”
贤妃少见地能够跟贵妃共鸣了。
阮仁燧的西葫芦孩子争气,大公主的西葫芦孩子更是出类拔萃,瓜中龙凤。